风声鹤唳逼人来,何限王郎斫地哀。
万里九重难献策,十年一剑未登台。
能磨压日秦头刃,胜酌呼嵩马上杯。
可惜韬钤成故纸,偃师介葛是奇材。
风声鹤唳逼人来,何限王郎斫地哀。
万里九重难献策,十年一剑未登台。
能磨压日秦头刃,胜酌呼嵩马上杯。
可惜韬钤成故纸,偃师介葛是奇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反思。首句“风声鹤唳逼人来”以自然界的声响象征历史的动荡与危机,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的哀叹。接着,“何限王郎斫地哀”一句,通过“王郎”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深深惋惜。
“万里九重难献策,十年一剑未登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与遗憾的情绪。诗人感叹英雄虽怀有远大抱负与卓越才能,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施展,空有满腹经纶而无法登上权力的巅峰,犹如一把锋利的剑,却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能磨压日秦头刃,胜酌呼嵩马上杯”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了英雄的坚韧与勇猛,如同能够磨砺出锋利刀刃的秦头;另一方面则以“胜酌呼嵩马上杯”暗示英雄在胜利之时,却只能在马背上举杯庆祝,无法享受真正的荣耀与成就。
最后,“可惜韬钤成故纸,偃师介葛是奇材”两句,表达了对英雄才能被埋没的深切同情。诗人认为,英雄的智慧与策略(韬钤)如同故纸一般被遗忘,而偃师与介葛两位古代发明家的故事,则暗喻英雄虽有奇才,却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利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与遗憾。
吾翁早具金刚眼,照耀大千无间歇。
去秋忽唱还乡行,谁识双林未入灭。
四百罗浮山君长,守护无缝威凛烈。
譬如皓月被云掩,是月光明岂曾歇。
眼光所照亦复然,妄情瞥起即区别。
还将佛子区别智,消尽妄情光不二。
江南姑熟有虞山,山中长者名远被。
如椽大笔干云汉,电抹风摇生妙义。
点笔此光出笔端,恰与长者同巴鼻。
石弟克绍吾家种,代师远走五千里。
褦襶久藏妙喜机,笑揖张君等儿戏。
出门一句为余言,始信脚根方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