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糜金石,大造失其权。
以蜕还所生,以灵还所天。
所生不外天,悲乐遂相缘。
未闻堕瓮残,作瓦能复全。
山河有倾坏,悯尔魂沄沄。
罗网布九重,蝼蚁安能穿?
冰雪有太和,其气春因温。
如尔畏葸多,六月犹严寒。
仆今谢尔去,去亦不尔捐。
富贵扬声名,灰冷难求烟。
閒云迭衣狗,元象劳刻镌。
娇花当露晨,借色非真鲜。
斯言尔佩之,待尔昆陵颠。
昆陵腴肉芝,吾敢矜独餐?
一诚糜金石,大造失其权。
以蜕还所生,以灵还所天。
所生不外天,悲乐遂相缘。
未闻堕瓮残,作瓦能复全。
山河有倾坏,悯尔魂沄沄。
罗网布九重,蝼蚁安能穿?
冰雪有太和,其气春因温。
如尔畏葸多,六月犹严寒。
仆今谢尔去,去亦不尔捐。
富贵扬声名,灰冷难求烟。
閒云迭衣狗,元象劳刻镌。
娇花当露晨,借色非真鲜。
斯言尔佩之,待尔昆陵颠。
昆陵腴肉芝,吾敢矜独餐?
这首诗《葛仙公升天作》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诚糜金石”,以“诚”比作金石,强调了真诚的力量,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接着“大造失其权”,指出宇宙法则在真诚面前失去控制力,暗示了真诚对于改变世界的重要性。
“以蜕还所生,以灵还所天”两句,运用了“蜕”这一形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转化,强调了生命从自然中来,最终回归自然的真理。同时,“灵还所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所生不外天,悲乐遂相缘”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悲与乐都是生命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无法脱离自然环境而独立存在。
“未闻堕瓮残,作瓦能复全”通过比喻,表达了事物的变化与不可逆性,即使曾经破碎,也无法恢复原状,寓意人生的遗憾与不可挽回。
“山河有倾坏,悯尔魂沄沄”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生命的同情与关怀。
“罗网布九重,蝼蚁安能穿?”以“罗网”比喻社会的束缚与限制,蝼蚁难以穿透,象征个体在强大社会结构面前的无力感。
“冰雪有太和,其气春因温”通过冰雪融化,春天到来的景象,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复苏,以及希望与温暖的回归。
“如尔畏葸多,六月犹严寒”则以六月仍寒冷的比喻,讽刺那些过于谨慎、恐惧的人,即使在温暖的季节里,他们也无法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仆今谢尔去,去亦不尔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即使离开,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
“富贵扬声名,灰冷难求烟”揭示了物质与名声的虚幻,即使拥有财富与声誉,内心的空虚与冷漠难以填补。
“閒云迭衣狗,元象劳刻镌”以云与狗的形象,对比自然与人为的痕迹,强调了自然的原始与真实。
“娇花当露晨,借色非真鲜”通过花朵借助露水的比喻,批评了表面的美丽与虚假,真正的美源自内在。
“斯言尔佩之,待尔昆陵颠”鼓励读者将这些深刻的道理铭记于心,期待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实现自我。
“昆陵腴肉芝,吾敢矜独餐?”以“昆陵”象征高远的精神追求,表达诗人不满足于个人享受,而是追求更广泛的精神满足与共享。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生命、自然、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位置与追求,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落花已作风前舞。
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
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睡起啼莺语。
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萍芷芳洲,故人回首,云海何处。
五亩荒田,殷勤问我,归计真成否。
洞庭波冷,秋风袅袅,木叶乱随风舞。
记扁舟、横斜载月,目极暮涛烟渚。
传声试问,垂虹千顷,兰棹有谁重驻。
雪溅雷翻,潮头过后,帆影欹前浦。
此中高兴,何人解道,天也未应轻付。
且留取、千钟痛饮,与君共赋。
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客路三湘远,天风八月清。
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
且对当年影,休吟万古情。
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