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雨滂沱,平畴变海河。
地如随水去,天岂厌人多。
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
积阴凝杀气,玄造意如何。
昼夜雨滂沱,平畴变海河。
地如随水去,天岂厌人多。
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
积阴凝杀气,玄造意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多日的暴雨导致的洪灾景象。开篇“昼夜雨滂沱,平畴变海河”两句,以激烈的笔触描述了连续不断的大雨如何改变了平原,使之成为汪洋一片。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暗含着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的情绪。
“地如随水去,天岂厌人多”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悲观情怀。诗人通过土地被洪水吞没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天道不仁、自然灾害无法抗拒的无奈感。
接下来的“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两句,转向了战争和政治动荡的主题。诗人用军事行动的困难来比喻社会矛盾的复杂和解决问题的艰难。
最后,“积阴凝杀气,玄造意如何”则是对整个自然环境和人类心理状态的一种概括。在这场无尽的雨季中,阴霾的天空似乎凝聚了寒冷而又凶险的气息,而诗人对于这种“玄造”的世界——既神秘又充满威胁——的心境是复杂且难以捉摸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宋末元初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情感的沉重。
桃李韵粗俗,江梅清独妍。
幽姿有时睹,如揖姑射仙。
从来丹青手,默数三四贤。
徐熙擅江左,赵子名西川。
中间复谁何,绝特推老边。
风流迨兹泯,范子俄超然。
乃知苕霅胜,秀气常回旋。
斯人非画师,势利不可镌。
兴来即挥毫,游戏三昧前。
一枝岂易得,答子能拳拳。
横斜有馀态,肌粉含霏烟。
我来玩几席,叹赏徒留连。
恨无处士诗,二妙相并传。
巉岩瘦骨欲成金,云锁三茅洞府深。
莫遣桃花流水出,等閒应被客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