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房此去路几千,石濑齿齿秋风前。
丝侵两鬓老不言,竹实已空饥凤眠。
匏笙吹作别离曲,土坏渐异思诸贤。
革屦练服何萧然,木阴缓步寻双泉。
金房此去路几千,石濑齿齿秋风前。
丝侵两鬓老不言,竹实已空饥凤眠。
匏笙吹作别离曲,土坏渐异思诸贤。
革屦练服何萧然,木阴缓步寻双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孔平仲在宋代的一次远行之感。诗中以“金房”开篇,象征着旅途的遥远与艰难,接着“石濑齿齿秋风前”描绘了行进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秋风吹过石滩,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感觉。
“丝侵两鬓老不言”一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两鬓被岁月侵蚀,白发丛生,却默默无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年华易逝的无奈。“竹实已空饥凤眠”则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凤凰食竹实的故事,暗喻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如同饥饿的凤凰无法觅食,形象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匏笙吹作别离曲,土坏渐异思诸贤”两句,匏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象征离别的哀愁;“土坏渐异”可能是指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是对过去贤者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追忆。
最后,“革屦练服何萧然,木阴缓步寻双泉”描绘了诗人穿着简朴(革屦为皮鞋,练服为白色衣裳)在树林间缓缓行走,寻找清澈的泉水,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又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个人情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酌此杯中物,茱萸满把秋。
今朝将送别,他日是忘忧。
世乱方多事,年加易得愁。
政成频一醉,亦未减风流。
牧叟邹生笑语同,莫嗟江上听秋风。
君看逐客思乡处,犹在图山更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