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水南郑隐,雪北徐园,燕闭鱼扃。
乔木城东宅,尚春篁径翠,秋荔垣青。
有翁孑身遗世,娱老写黄庭。
感二十年前,携灯借榻,我梦曾经。荒形。
纵非昔,仗守研文孙,补葺池亭。
画境依稀是,漫凄凉风月,柳断荷零。
朅来旧栏重倚,高躅吊鸿冥。
算把得清芬,湘梅黛干环四屏。
访水南郑隐,雪北徐园,燕闭鱼扃。
乔木城东宅,尚春篁径翠,秋荔垣青。
有翁孑身遗世,娱老写黄庭。
感二十年前,携灯借榻,我梦曾经。荒形。
纵非昔,仗守研文孙,补葺池亭。
画境依稀是,漫凄凉风月,柳断荷零。
朅来旧栏重倚,高躅吊鸿冥。
算把得清芬,湘梅黛干环四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怀念。词人访问了水南郑隐和雪北徐园,感受到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之美。在城东的宅邸中,尚存着春日竹林的翠绿与秋日荔枝墙的青色,这些景象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
词中提到的“有翁孑身遗世,娱老写黄庭”,描绘了一位孤独的老者,在晚年享受着宁静的生活,通过书写《黄庭经》来寄托心灵。这不仅展现了老者的淡泊与超然,也暗示了词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共鸣。
“感二十年前,携灯借榻,我梦曾经”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二十年前,他或许曾与友人一同借宿于此,共度良宵,这样的回忆充满了温馨与感慨。
接下来的“荒形。纵非昔,仗守研文孙,补葺池亭”部分,词人通过描述环境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尽管眼前的景致已非昔日模样,但仍有后辈子孙努力维护,修补池塘与亭台,延续着这份记忆与情感。
“画境依稀是,漫凄凉风月,柳断荷零”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衰败与凄凉,但即便如此,词人依然能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感受着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
最后,“朅来旧栏重倚,高躅吊鸿冥。算把得清芬,湘梅黛干环四屏”表达了词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时的感慨。他倚靠着旧栏杆,缅怀先人的足迹,仿佛能从湘梅的清香中,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与生命的气息。词人将这份情感融入到四周的屏风之中,使之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情感以及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顾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