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牵百丈,舴艋溯清漪。
山与残霞暝,水将秋色宜。
江寒征雁度,天远暮帆迟。
剩欲浮家去,烟波学子皮。
长堤牵百丈,舴艋溯清漪。
山与残霞暝,水将秋色宜。
江寒征雁度,天远暮帆迟。
剩欲浮家去,烟波学子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停泊在松江畔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文人墨客的闲适情怀。
首联“长堤牵百丈,舴艋溯清漪”,以长堤与小舟为引子,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长堤蜿蜒伸展,连接着远方,仿佛延伸至天边;而那轻巧的小舟,正缓缓地逆流而上,划破水面的涟漪,带起一圈圈清波。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百丈”不仅突出了堤岸的长度,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深切感受。
颔联“山与残霞瞑,水将秋色宜”,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刻的景色。山峦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而“瞑”字则生动地描绘了夜幕即将降临的情景。同时,水面上似乎也融入了秋色,给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色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江寒征雁度,天远暮帆迟”,转而关注于自然界的生灵。大雁南飞,穿越寒冷的江面,它们的飞行姿态与天空的辽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自由。而“暮帆迟”则可能暗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的向往。
尾联“剩欲浮家去,烟波学子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他想要像那些漂泊在烟波浩渺之上的学子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浮家去”既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晚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
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
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
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
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
平生不达意,万里船一发。
行行三峡夜,十二峰顶月。
哀猿别曾林,忽忽声断咽。
嘉陵水初涨,岩岭耗积雪。
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
峨眉远凝黛,脚底谷洞穴。
锦城昼氲氲,锦水春活活。
成都滞游地,酒客须醉杀。
莫恋卓家垆,相如已屑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