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逢秋雁下江沱,更望飞蓬捲大河。
短日人行鄳阨少,长淮山绕义阳多。
水源四渎思乘檋,地险三关每荷戈。
海内艾安轺传缓,独将停策问岩阿。
已逢秋雁下江沱,更望飞蓬捲大河。
短日人行鄳阨少,长淮山绕义阳多。
水源四渎思乘檋,地险三关每荷戈。
海内艾安轺传缓,独将停策问岩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姚鼐在信阳所见的秋景与地理环境,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深切忧虑。
首联“已逢秋雁下江沱,更望飞蓬捲大河”,以秋雁南飞和飞蓬随风卷动的形象,渲染出秋季的萧瑟与辽阔,同时也暗喻着时局的动荡与变化。
颔联“短日人行鄳阨少,长淮山绕义阳多”,通过描述日短天寒、行人稀少的道路,以及长淮水绕、山峦环绕的地形,展现了信阳地区的自然风貌与地理特征,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险峻与军事的重要性。
颈联“水源四渎思乘檋,地险三关每荷戈”,提到四渎(古代指黄河、长江、淮河、济水)的水源问题,以及地势险要的三关需要驻守士兵,体现了对水资源管理和边防安全的关注。
尾联“海内艾安轺传缓,独将停策问岩阿”,表达了诗人希望全国安宁,车马缓缓行驶的愿望,同时自己则独自停下脚步,询问隐居山林的智者,寻求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信阳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征,还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和平与发展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治理之道的探索与追求。
龙门待诏高廷礼,兴到挥毫写山水。
黯淡峰峦朦?云,一生学得南宫体。
三绝声名重昔时,画成题咏墨淋漓。
总缘人品压流辈,以兹并重无声诗。
流传岁久虫鱼蚀,半尺冰绡难论值。
龙门去后墨池乾,画史谁能继其迹。
陈子湾溪我辈人,应疑待诏是前身。
一时词翰推双美,点染云山更有神。
满目烟霞浓复淡,复岭重冈连断岸。
偏于米老得风神,难与龙门辨真赝。
岁月惊看忽十年,灯前隐隐生云烟。
诗成戏笔题其上,留作人间宝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