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半入孤城角。人生归燕巢幕。
倦翁衰甚也,又不是、官卑禄薄。
收绳卷索今番稳,尽一丘一壑足乐。
还是远空雁落。报宛句、溪光犹昨。
西风半入孤城角。人生归燕巢幕。
倦翁衰甚也,又不是、官卑禄薄。
收绳卷索今番稳,尽一丘一壑足乐。
还是远空雁落。报宛句、溪光犹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独处的生活态度。
“西风半入孤城角”一句,设定了秋夜的场景。西风在空旷的城角轻轻吹拂,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寂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人生归燕巢幕”则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比喻,人生的忙碌与世间的纷扰都如同燕子归巢一般,最终都会回归到自己的隐逸之所。
“倦翁衰甚也, 又不是、官卑禄薄”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倦是疲惫,翁是头发的旧称,衰则指的是衰老。在这里,诗人通过自身的衰老和对仕途不顺的感慨,表现出一种超脱功名利禄的心态。
“收绳卷索今番稳”一句,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可能是在说,即便是简单的收拾、整理,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现状的接受和满足。"尽一丘一壑足乐"则更深一步地表达了这种情感,诗人在自己的小小园囿中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最后两句“还是远空雁落。报宛句、溪光犹昨”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同时也是一种时间流转感受的抒发。远处天际,雁过声声,宛句(即蜿蜒曲折的小路)和溪光都是秋夜特有的风景,而“犹昨”二字,则让人感到时光静好,与世俗的纷争相比,这份宁静才是最真实的美好。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