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半编茅,香烟久已抛。
山僧寒补衲,懒把饭钟敲。
野寺半编茅,香烟久已抛。
山僧寒补衲,懒把饭钟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寺庙景象。"野寺半编茅,香烟久已抛",开篇即以“野寺”点明地点,暗示其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状态。"半编茅"三字,形象地勾勒出寺庙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败的景象,"香烟久已抛"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冷清与荒废,香烟不再缭绕,似乎连神佛也已离此而去。
接着,“山僧寒补衲,懒把饭钟敲”两句,将视角转向寺内。"山僧"二字,直接点出了寺庙的居住者,他们生活简朴,以寒衣修补为日常事务,可见其生活的清苦与简陋。“懒把饭钟敲”,则透露出僧人们的生活态度,或许是因为对世事的淡然,或许是因寺庙的荒废,使得他们对日常的仪式也变得懒散,不再按时敲响饭钟,呼唤僧众共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在自然与时间侵蚀下的状态,以及其中僧侣们平静而又略显落寞的生活情景。
我觉日已老,梦寐思故山。
故山修竹多,春流正潺湲。
喜汝调官归,尚得年岁閒。
为我守坟墓,经理田舍间。
四时温饱外,寻幽可怡颜。
出入更择友,势利常怀奸。
因风频寄书,慰此双鬓斑。
潮横渔浦渡,水满龙山湾。
离眼望征棹,形滞心已还。
谁怜辇毂吏,青衫裹痴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