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降生,双林示灭。掘地讨天,虚空钉橛。
四十九年,播土扬尘。三百馀会,纳尽败缺。
尽力布网张罗,未免唤龟作鳖。
末后拘尸城畔,椁示双趺。
旁人冷眼,看来大似弄巧成拙。
兜率降生,双林示灭。掘地讨天,虚空钉橛。
四十九年,播土扬尘。三百馀会,纳尽败缺。
尽力布网张罗,未免唤龟作鳖。
末后拘尸城畔,椁示双趺。
旁人冷眼,看来大似弄巧成拙。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深所作的偈语,以佛教故事为题材,描述了佛陀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最终在双林涅槃的情景。"掘地讨天,虚空钉橛"形象地描绘了佛陀降生时震动天地的力量,以及他在世间传法、度化众生的过程,"四十九年,播土扬尘"象征着佛陀一生的教化活动遍布各地,"三百馀会,纳尽败缺"则表示他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包容接纳。
然而,诗中"尽力布网张罗,未免唤龟作鳖"一句,寓意即使佛陀如何努力设法,仍有误解和偏差存在,"末后拘尸城畔,椁示双趺"则指佛陀在拘尸那城边入灭,留下涅槃的姿态。最后"旁人冷眼,看来大似弄巧成拙"表达了旁观者对佛陀行为的不解,认为他的智慧和苦行似乎并未完全被世人理解,反而显得有些出人意料。
整体来看,这首偈语寓言深刻,借佛陀的事迹探讨了智慧与世俗理解之间的微妙关系,体现了禅宗对修行过程中的困惑和超越的理解。
天地聋,日月瞽,人间亢旱不为雨。
山河憔悴草木枯,天上快活人诉苦。
待吾骑鹤下扶桑,叱起倦龙与一斧。
奎星以下亢阳神,缚以铁札送酆府。
驱雷公,役电母,须臾天地间,风云自吞吐。
叻火老将擅神武,一滴天上金瓶水,满空飞线若机杼。
化作四天凉,扫却天下暑。
有人饶舌告人主,未几寻问行雨仙,人在长江一声橹。
有客东北来,翩然袖青蛇。
掀髯石壁前,人间日已斜。
前望罗浮山,千峰如排衙。
鱼龙吹海水,洒雨行天涯。
何处安期生,种枣大如瓜。
见说蒲涧中,尚有九节芽。
后来葛稚川,亦得饭胡麻。
自汲水帘洞,笑咽黄金砂。
海山冥古今,缥缈烟月赊。
急呼南海神,采采扶桑花。
我欲骑天风,去归五云家。
整衣谒紫皇,及此鬓未华。
嗟彼红尘人,还如兔在罝。
胡不学飞仙,白日升九霞。
输与黄龙第一筹,于今不到洞宾羞。
九重城里圣箭子,三百年来粪扫头。
山月扶疏龛石冷,天风浩荡海槎浮。
我来会得谦公意,竖起拳头向赵州。
笔下千机锦,胸中一滴金。
乾坤春瓮阔,风月夜楼深。
世绝夫君操,人谁梁父吟。
只寻云外路,谁复听寒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