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繁华盛世的反思。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前代贤君和家族兴衰史的事迹,悟出了国家和家庭的兴旺是建立在勤劳节约的基础之上,而衰败则源于奢侈浪费。这里的“勤俭”与“奢”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古人重视节约、反对铺张的传统美德观。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这两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不必等到拥有珍贵的物品(如琥珀和真珠)才去享受或炫耀。意在告诫人们不要盲目追求奢侈,认为只有得到最昂贵的东西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面对历史的宏大和自然的强大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青海马指的是远古传说中的神马,而蜀山蛇则形象地描述了阻塞在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困难。这两者都是无法逾越或征服的存在。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最后这两句诗,则充满了对过往繁华而今已不再的人物和景象的感慨。南薰曲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地方或事件,而“几人曾预”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们难以预测未来的无常。"终古苍梧哭翠华"则是对那些已逝的辉煌和美好事物的一种哀叹,"苍梧"形容树木荒凉,"翠华"则指代历史上的繁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勤俭与奢侈、个人力量与自然历史的有限性,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哀悼,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袖有礼神璧,横夭射螮蝀。
携持易羊皮,贤士衔隐痛。
短檠风雪窗,鼎钟入宵梦。
出门雀适羿,挽弓不再中。
九折生庭除,攲轮失严鞚。
事固不可知,浅者发嘲鬨。
磨以百艰虞,吾觉此意宠。
蝇棘芟根株,织文彻机综。
如簧祇嚣烦,战胜属阴拱。
诘朝乌帽斜,瘦马霜鬣耸。
行世心愈老,转物身自重。
解鞍浇客垢,先拨床头瓮。
君归我送之,我归欲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