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断恩仇平等看,眼前灭念触灵光。
万缘若便当时歇,透体琉璃照肺肠。
拚断恩仇平等看,眼前灭念触灵光。
万缘若便当时歇,透体琉璃照肺肠。
这首诗《偶书(其三)》由明代诗人何吾驺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句“拚断恩仇平等看”,开篇即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摒弃个人情感与偏见的豁达态度。这里的“拚断”二字,不仅强调了诗人愿意割舍一切恩怨的决心,更体现了其对平等价值的追求,意在表明在看待世间万物时,应以一种公正无私的心态去审视,不为个人情感所左右。
次句“眼前灭念触灵光”,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清除杂念,让心灵触及到那纯净的灵光。这里的“灭念”并非彻底否定思想,而是指去除那些纷扰人心的杂乱思绪,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以便更好地感知世界的本质和真谛。
第三句“万缘若便当时歇”,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与世事的看法。他提出,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让一切因缘自然消散,那么就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不仅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释怀,也是对未来可能的期许,暗示着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际遇时,应学会适时放手,以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一句“透体琉璃照肺肠”,以形象的比喻收束全诗。诗人将自己比作透明的琉璃,寓意内心纯净无瑕,如同琉璃般清澈透明,能够映照出自己的肺腑之肠。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他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纯净与美好。
综上所述,《偶书(其三)》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人生哲学、心灵净化与自我超越的主题,展现了其对平等、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淳化洽声明,殊方均惠养。
计书重译至,锡命双旌往。
星辞北极远,水泛东溟广。
斗柄辨宵程,天琛宜昼赏。
孤光洲岛迥,净绿烟霞敞。
展礼盛宾徒,交欢觌君长。
经途劳视听,怆别萦梦想。
延颈旬岁期,新恩在归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