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鬟雾鬓。愁绝孀娥添泪晕。频倚楼看。
隔海应同此夜寒。玉梅花下。三弄悲歌闻子野。
镫火萧寥。忘记新春第一宵。
风鬟雾鬓。愁绝孀娥添泪晕。频倚楼看。
隔海应同此夜寒。玉梅花下。三弄悲歌闻子野。
镫火萧寥。忘记新春第一宵。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元夕之夜(又称上元节或灯节)独处的情景。"风鬟雾鬓"形象地写出女子秀发如云,被晚风吹拂,雾气环绕,显得楚楚动人,而"愁绝孀娥添泪晕"则借月宫中的嫦娥表达她的深深哀愁,仿佛连月儿也为她增添了一抹忧郁的光晕。
"频倚楼看"四字,表现出女子频繁地登上楼台,眺望远方,希望能与思念之人共度佳节,但现实却是"隔海应同此夜寒",暗示着她与心爱的人相隔遥远,只能独自承受这寒冷的夜晚和孤寂的心情。
"玉梅花下"一句,以梅花为背景,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和坚贞,而在此处更增添了凄凉之意。女子在梅花树下,弹奏着悲歌,仿佛是子野(古代音乐家)的曲调,表达了她内心的苦涩与哀伤。
最后两句"镫火萧寥,忘记新春第一宵",描绘了节日夜晚的冷清景象,灯火稀疏,只有微弱的灯光陪伴着她。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甚至忘记了这是新年的第一个夜晚,足见其内心世界的深沉与落寞。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元夕之夜一位女子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冠一免不可以复冠,门一杜不可以复开。
山林兀兀但俟死,台省衮衮吁可哀。
巨材倒壑亦已矣,万牛欲挽真难哉。
阿房铜人其重各千石,回首变化为风埃。
吾曹浮脆不自悟,乃欲冠剑常崔嵬。
劝君饮勿用杯酌,但当手提北斗魁。
挹乾东海见蓬莱,安用俯首为低摧。
鸭翎铺前遇秋雨,独与宋生栖逆旅。
坐门惝恍见老仙,剧谈气欲凌天宇。
袖中出剑秋水流,血点斑斑新报仇。
我醉高歌宋生舞,洗尽人间千古愁。
老仙约我游太华,是夕当醉莲峰下。
语终冉冉已云霄,万里秋风吹鹤驾。
我今伶俜践衰境,不如宋生弃家猛。
西望临邛一慨然,青松偃尽丹炉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