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
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中的第五首。诗中,黄庭坚以汉代为例,描述了当时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对黄河的治理。他指出,汉代时黄河水面广阔,占据了十万顷的土地,河流不仅流经官府寺庙,也包括民居,可见其规模之大。诗人接着提出疑问,是否真的是因为九条水渠失去了原有的河道,还是过度的挖掘和改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通过这个问题,黄庭坚暗示了过度的人为干预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表达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深思。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落星万点,一天宝焰下层霄。人间叠作仙鳌。
最爱金莲侧畔,红粉袅花梢。
更鸣鼍击鼓,喷玉吹箫。曲江画桥。记花月、可怜宵。
想见闲愁未了,宿酒才消。
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人共柳、那个无聊。
国老安荣心自闲,紫袍金带旧簪冠。
星骑箕簸扬糠秕秕,斗掌权衡表汉桓。
冬有愆阳嫌薄热,夏多沴气畏轻寒。
赖得五贤清雅出,俾人敬慕肃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