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千秋志,家徒四壁虚。
经营谋斗食,辛苦作钞胥。
授简非传业,濡毫且疾书。
谁知强识后,默遇会心初。
薄糈酬虽俭,多文富已储。
曲肱甘竟日,庄诵异端居。
稽古身从贵,为佣计岂疏?
寄声温饱客,忍复负三馀!
士有千秋志,家徒四壁虚。
经营谋斗食,辛苦作钞胥。
授简非传业,濡毫且疾书。
谁知强识后,默遇会心初。
薄糈酬虽俭,多文富已储。
曲肱甘竟日,庄诵异端居。
稽古身从贵,为佣计岂疏?
寄声温饱客,忍复负三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勤奋读书的书佣形象,他虽然生活困顿,但内心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首联“士有千秋志,家徒四壁虚”点明了主人公虽身处贫寒,却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接着,“经营谋斗食,辛苦作钞胥”描述了他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低微的职业,生活艰辛。
颔联“授简非传业,濡毫且疾书”写出了他在工作之余,仍不忘读书学习,即使在简陋的条件下也坚持书写,表现出其对知识的热爱和执着。颈联“谁知强识后,默遇会心初”表达了通过不断努力,他最终能够理解并领悟到书中深意的心得体会。
尾联“薄糈酬虽俭,多文富已储。曲肱甘竟日,庄诵异端居”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他以简陋的薪酬维持生活,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阅读和学习中,甚至甘愿终日沉浸在书籍之中,与世俗的喧嚣保持距离。最后,“稽古身从贵,为佣计岂疏?”强调了通过学习古籍,他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最后一句“寄声温饱客,忍复负三馀!”则以反问的形式,提醒那些衣食无忧的人们,不应浪费时间,应珍惜光阴,努力提升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