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然在山竖毛须,左攫冯夷右天吴。
水犀组练耀蝥戵,炙牛饮酒唉腐儒。
前讴后瑟列笙竽,怒拥远山睨訾娵。
高舸大艑凌长飙,刁斗无声栖夜乌。
蛟□徒窟潜萑蒲,将军不诫身为鮬。
谁言将军力如貙,谁歌公无渡河乎。
嵬然在山竖毛须,左攫冯夷右天吴。
水犀组练耀蝥戵,炙牛饮酒唉腐儒。
前讴后瑟列笙竽,怒拥远山睨訾娵。
高舸大艑凌长飙,刁斗无声栖夜乌。
蛟□徒窟潜萑蒲,将军不诫身为鮬。
谁言将军力如貙,谁歌公无渡河乎。
这首《虎门行》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以虎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充满力量的画面。
诗中开篇“嵬然在山竖毛须”,以虎的形象起笔,形象生动地勾勒出虎的威猛姿态,仿佛一只巨兽矗立于山巅,竖起浓密的胡须,展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接着,“左攫冯夷右天吴”进一步描绘了虎的勇猛与力量,冯夷和天吴均为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和天神,虎却能左右擒拿,显示其超凡脱俗的力量。
“水犀组练耀蝥戵,炙牛饮酒唉腐儒”两句,通过水犀(犀牛)的甲胄和组练(古代军队的装备)的光芒,以及虎对牛的炙烤和饮酒,对比反衬出虎的威严与豪迈,同时也暗喻了诗人的豪情与不羁。
“前讴后瑟列笙竽,怒拥远山睨訾娵”则描绘了虎的音乐才华,仿佛它能指挥乐队演奏,同时又傲视群山,显示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与气魄。
“高舸大艑凌长飙,刁斗无声栖夜乌”两句,将虎的形象与船只、风暴联系起来,展现了虎在风浪中依然从容不迫的英勇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逆境中坚守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
“蛟□徒窟潜萑蒲,将军不诫身为鮬”则通过蛟龙与将军的隐喻,表达了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同时也对束缚与约束进行了批判。
最后,“谁言将军力如貙,谁歌公无渡河乎”两句,以“将军力如貙”(貙,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和“公无渡河”(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勇敢面对困难),表达了对勇敢、力量与自由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畏惧困难、不敢前行的人提出了质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力量与自由精神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向往和对个人勇气的颂扬。
忆年时,长桥畔、水微波。正邀他、同赏新荷。
彩舟银烛词成,先付雪儿歌。
缠头锦、醉中亲与,十丈红罗。
欢呼不觉夜深,影动星河。
怪今宵、风兼雪,人不见,恨如何。待题诗、手冷时呵。
凤笺仍捲,自将金鸭暖衾窝。
小楼深巷,应相念、皱损双蛾。
常拟策蹇再寻,奈不肯晴和。
暖日寒檐,扪虱閒吟,尔物诚微。
问何由气孕,潜于犊鼻,无端卵育,生自牛衣。
或附颠毛,类分黑白,垢絮焉知是与非。
爬搔极,使清谈顿歇,好梦都稀。居然生命相依。
也膏血、甘分饱尔饥。
却臣羸见骨,奚堪若饱,蹠香多肉,可恣而肥。
畏彼偏无,欺予独夥,理讵能平息祸机。
高堂下,已具陈汤沐,相吊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