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纵横皆暗弊,化城触处是光明。
子争狂走欲方炽,宝所依然念不生。
火宅纵横皆暗弊,化城触处是光明。
子争狂走欲方炽,宝所依然念不生。
这首诗以“火宅”与“化城”为喻,生动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智慧。开篇“火宅纵横皆暗弊”,形象地描绘出世间种种苦难与迷惑,如同被大火焚烧的房屋,一片混乱与黑暗,暗喻人生的痛苦与无明。接着,“化城触处是光明”,则揭示了佛法如同一座座光明的化城,遍布于世间每一个角落,为人们指引出路,带来希望与解脱。这种对比强烈,寓意深刻。
后两句“子争狂走欲方炽,宝所依然念不生”,进一步阐述了追求与觉悟的主题。前一句“子争狂走欲方炽”中的“子”可理解为众生,表达了人们在欲望与烦恼中盲目追逐,犹如狂奔于烈火之中,无法自拔。而后一句“宝所依然念不生”,则强调了在佛法的宝库面前,真正的智慧与觉悟不会轻易产生,需要通过内心的修行与领悟,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谛,摆脱无明的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佛法的深奥与慈悲,也启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惑与挑战时,应如何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光芒。
雨蕊方桃,晴梢渐杏,东风娇语弦管。
爱香帘约馀寒,唤舞袖翻嫩暖。
红颜清健,旧墨竹、扶疏手段。
且碧窗、写就黄庭,画楫海山开卷。
春自好、得花不淡。花又好、得春不浅。
晓莺瑶佩秋生,月蘸翠尊波满。
长逢花处,笑西母、霜娥偷换。
要日边、争看貂蝉,彩侍更迎宣劝。
秋水涓涓。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
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桥边。
花底鸳鸯深处影,柳阴淡隔里湖船。路绵绵。
梦吹旧笛,如此山川。
平生几谢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风烟。
峭壁谁家,长啸竟落松前。
十年孤剑万里,又何似、畦分抱瓮泉。
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