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銮舆归魏阙,望云西拜喜成悲。
宁知陇水烟销日,再有园林秋荐时。
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
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
闻道銮舆归魏阙,望云西拜喜成悲。
宁知陇水烟销日,再有园林秋荐时。
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
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于国家政权更迭和君主归来的复杂情感。开篇"闻道銮舆归魏阙,望云西拜喜成悲",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车驾回宫的消息感到既高兴又带有哀伤的情绪。这里的"銮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魏阙"则是古都之意,象征着中央政权的归来。然而这种喜悦很快转变为悲哀,或许是因为诗人意识到政治的不稳定性和动荡。
接下来的"宁知陇水烟销日,再有园林秋荐时",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陇水"可能指的是边塞之地,而"烟销日"则形容战争带来的硝烟和尘埃随风而去,与"再有园林秋荐时"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则是对过去战争的回忆。"渭水"是古代著名的战场,而"亡虏血"则指的是战死者的鲜血。"秦人"特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的人民,他们对于旧朝礼仪的记忆犹新,表达了对过往文化和秩序的怀念。
最后两句"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辰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诗人似乎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遗憾——由于担任边疆的防务职责,他无法亲自跟随君主的车驾,只能远远地看着那代表着朝廷权威的旗帜。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怆欲悲。
舍中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
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裾啼。
他家自愿富贵,贱妾与君但餔糜。
但餔糜,上用穹窿天故,下用匍匐小儿。
时吏清廉法不可干,一旦缓急当告谁。
行吾望君归,嗟少年,莫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