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怆欲悲。
舍中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
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裾啼。
他家自愿富贵,贱妾与君但餔糜。
但餔糜,上用穹窿天故,下用匍匐小儿。
时吏清廉法不可干,一旦缓急当告谁。
行吾望君归,嗟少年,莫轻非。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怆欲悲。
舍中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
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裾啼。
他家自愿富贵,贱妾与君但餔糜。
但餔糜,上用穹窿天故,下用匍匐小儿。
时吏清廉法不可干,一旦缓急当告谁。
行吾望君归,嗟少年,莫轻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东门行(其二)》,描绘了一个贫苦家庭的生活困境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主人公出门在外,没有顾及回家,回家后看到家中贫困,衣物破旧,儿女们啼哭。他感叹自家贫穷,妻子只能以粗陋的食物度日,希望只是暂时的,因为连官吏都要求清廉,无法通过不正当手段改变生活。在紧急情况下,他们无处求助,只能依靠自己。最后,诗人劝诫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艰辛的深深感慨。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日落草木阴,舟徒泊江汜。
苍茫万象开,合沓闻风水。
洄沿值渔翁,䆗窱逢樵子。
云开天宇静,月明照万里。
早雁湖上飞,晨钟海边起。
独坐嗟远游,登岸望孤洲。
零落星欲尽,朣胧气渐收。
行藏空自秉,智识仍未周。
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
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