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意自胜,临水趣转幽。
况兹燕矶秀,复枕澄江流。
孤根托何所,上抱云中楼。
空冥瞰水府,下见鼋鼍游。
冲涛荡危石,翻恐地轴浮。
元气旋混茫,长风吹不休。
西来叠浪色,发自岷峨陬。
杏霭众山影,依微行客舟。
徙倚白日暮,极目令人愁。
名山意自胜,临水趣转幽。
况兹燕矶秀,复枕澄江流。
孤根托何所,上抱云中楼。
空冥瞰水府,下见鼋鼍游。
冲涛荡危石,翻恐地轴浮。
元气旋混茫,长风吹不休。
西来叠浪色,发自岷峨陬。
杏霭众山影,依微行客舟。
徙倚白日暮,极目令人愁。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燕子矶》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首句“名山意自胜”,以燕子矶的名声和内在韵味起笔,暗示其自然之美超越了表面的壮观。接着,“临水趣转幽”进一步强调了临近江水时的宁静与深远意境。
“况兹燕矶秀,复枕澄江流”两句,通过“秀”和“枕”字,生动描绘了燕子矶的秀丽景色以及它静卧在清澈江流之上的姿态。接下来,诗人将视角转向燕子矶的根基,“孤根托何所,上抱云中楼”,赋予其坚韧与神秘感,仿佛扎根云端。
“空冥瞰水府,下见鼋鼍游”则展现出燕子矶俯瞰江底的景象,增添了神秘与深邃。诗人的情绪随着江涛起伏,“冲涛荡危石,翻恐地轴浮”,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元气旋混茫,长风吹不休”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气象,而“西来叠浪色,发自岷峨陬”则揭示了江水源头的遥远与磅礴。最后,“杏霭众山影,依微行客舟”以杏花般的雾霭和远行的小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情绪。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子矶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以及对自然的深深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