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皇昔御天,九宇开人文。
朴哉刘文靖,力欲使之淳。
秉揆若无言,造膝时有陈。
六卿握斗杓,盎然万物春。
及乎弥留际,千古一君臣。
时移道乃见,事屈志恒伸。
高卧洛水阳,远与文富伦。
九十称地仙,去亦当明神。
孝皇昔御天,九宇开人文。
朴哉刘文靖,力欲使之淳。
秉揆若无言,造膝时有陈。
六卿握斗杓,盎然万物春。
及乎弥留际,千古一君臣。
时移道乃见,事屈志恒伸。
高卧洛水阳,远与文富伦。
九十称地仙,去亦当明神。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之其十七,颂扬了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刘文靖公健的功绩与德行。
诗中首先提到孝皇治理天下,开启文明盛世,接着赞扬刘文靖公在辅佐君主的过程中,秉持正直,力图使社会风气淳朴。他虽在朝堂上保持沉默,但私下却经常向君主进言献策。六卿执掌国家大权,如同斗杓指引方向,使得万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然而,当刘文靖公病重之际,他与君主之间的深厚情谊得以显现,即使在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君臣佳话。时代变迁,道义更加彰显;事情曲折,志向始终坚定。刘文靖公选择隐居于洛水之阳,远离尘嚣,与文人雅士交流,享受着宁静的生活。他享年九十,被尊为地仙,去世后亦应受到神明的庇佑。
整首诗通过对刘文靖公生平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同时也体现了王世贞对于理想政治和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