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宦路意相倾,四纪中间一寄声。
贤嗣登门如对面,新诗缄兴见输情。
安舆方拟来岩邑,急讣俄传上玉京。
叹息于今鲜人物,短章吟罢泪沾缨。
昔年宦路意相倾,四纪中间一寄声。
贤嗣登门如对面,新诗缄兴见输情。
安舆方拟来岩邑,急讣俄传上玉京。
叹息于今鲜人物,短章吟罢泪沾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为汪尚书所作的挽章之一,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首句“昔年宦路意相倾”,回忆了两人在仕途上的交往和相互倾慕的情谊。接着,“四纪中间一寄声”感慨时光荏苒,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成为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
“贤嗣登门如对面”描绘了汪尚书的后人来访,仿佛逝者犹在眼前,表达了对汪尚书家族的敬重和对其子孙的赞赏。“新诗缄兴见输情”则通过赞美汪尚书的新诗,传达出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才华的流露。
然而,“安舆方拟来岩邑,急讣俄传上玉京”笔锋一转,揭示了汪尚书突然离世的不幸消息,令人痛惜。“安舆”原指舒适的车驾,此处象征着平静的生活,与“急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世事无常。
最后,“叹息于今鲜人物,短章吟罢泪沾缨”表达了诗人对当今人才凋零的感叹,以及自己在吟诵挽歌时难以抑制的悲痛,泪水沾湿了衣带,体现出对故人的深切哀思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姜特立深厚的挽诗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