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掖四绝句·其二不见如师》
《东掖四绝句·其二不见如师》全文
宋 / 石象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洗除尘垢访名蓝,不得相逢益自惭。

松桂阴森香火冷,乱云空锁白莲庵。

(0)
翻译
洗净尘垢去探访著名的寺庙,却未能相遇让我更加羞愧。
松树和桂树下阴暗寂静,香火已冷清,纷乱的云雾空锁着那座白莲庵。
注释
尘垢:比喻世俗的烦恼或污秽。
名蓝:著名的寺庙,蓝色象征清净。
益自惭:更加感到惭愧。
松桂:常用来象征高洁。
香火冷:形容寺庙中香火稀少,冷清。
乱云:形容云雾缭绕,环境幽深。
白莲庵:以白莲为名的庵堂,可能指佛教寺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与自责的情感。开篇即表达了对名士蓝的访求,"洗除尘垢访名蓝"显示出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向往,但接下来的"不得相逢益自惭"却流露出了一种沮丧与自责,因为未能如愿以偿。这里的"不得"表达了无法实现的心愿,而"益自惭"则是对自己过于低微、无力实现理想状态的一种自我责备。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自然景物,"松桂阴森香火冷"描绘了一幅秋日深山中的萧瑟图景。松和桂都是常与高洁、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植物,它们的阴影交织,使得气氛显得更加森冷。同时,"香火冷"则暗示了某处庙宇或私宅中供奉佛祖或者神灵的香炉已经熄灭,或许象征着信仰的消逝和心灵的冷漠。

最后两句"乱云空锁白莲庵"则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封闭与隔绝的氛围。白莲庵被乱云所笼罩,给人一种无法触及、超然世外的感觉。这也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他感到自己与尘世的联系正在逐渐消失,就像那被云雾锁定的白莲庵一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的无奈,以及面对现实时内心的孤独与自责。

作者介绍

石象之
朝代:宋   字:简夫   籍贯:北宋文   生辰:1042

石象之,生卒年不详,北宋文人。字简夫,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 
猜你喜欢

浪淘沙慢·其一南昌战后城望,用清真韵

坏云堕,灰飞万瓦,雾锁千堞。残血经霜藓发。

哀笳傍水弄阕。恼客子、登临羁绪结。

旧游地、阁毁亭折。

似唤起、虫沙对人语,江山共悽绝。悲切。

故乡乱久离阔。叹道阻归难,青天远、未语声暗咽。

嗟后死堪怜,遑问生别。向凤泪竭。

凭梦寻同照,家山今月。魂溯回风酸波叠。

流红殢、旧腥未歇。乱鸦起、飞鸣城上缺。

战尘黦、碧化龙沙,助暝色、同云惨澹催春雪。

(0)

霜叶飞.重九霜降,凭高念远,以待制旧调写之

雁红吹满。千林树、还催吟鬓彫晚。

翠微多处看西山,戒峭寒清旦。带一抹、平芜似剪。

愁心江上烟波远。

荡倦客羁魂,纵宋玉能招,到此不禁肠断。仍见。

遍插茱萸,车螯丁酒,醉菊香噀缸面。

故乡无地可登临,定有人伤乱。剩蜀国、弦中望眼。

薛涛笺写蘋洲怨。

念岁华,惊离梦,京洛衣缁,锦城丝管。

(0)

秋霁.登常乐寺藏经阁,次梅溪韵

枫老朱颜,带过雨残阳,也妒鸦色。

露泣枯荷,泪迎丛菊,可怜拒霜无力。寺楼暂息。

旧题墨晕侵苔碧。问佛国。如是我闻,应许住词客。

鱼呗送暝,鹤梦惊寒,雨花香严,台殿幽寂。

蟪蛄声、违山十里,閒愁偏惹鬓丝白。

檐马咽风听不得。

最断魂是,归趁淡月黄昏,市桥人语,自眠孤驿。

(0)

露华.节园冬青花

剪冰镂雪,记移根上苑,曾赋菁葱。

瘴云恨苦,辞春花雨濛濛。

料有翠禽珍偶,恋小巢、愁惹珠茸。

鸳径悄,飞琼乍识,萼绿惊逢。

西台更挥如意,吊宰树长青,皋羽孤忠。

蜡灰泪冷,销沈共认沙虫。

怕底麝尘香减,误柳绵、轻逐花骢。

幽意远,孤芳自惜露丛。

(0)

沁园春·其十蛛

楚国龚生,顾见网丝,飘然念归。

看南檐布阵,坐擒蜂蝶,东山惜别,长伴蛜蝛。

缒镜生怜,罥衣有喜,昨夜罗裙缓带围。

天然巧,把牡丹钿盒,乞与环妃。不如苇箔蚕肥。

纵呕尽柔丝不上机。

笑终朝组织,难成锦段,多年长养,也孕珠玑。

小类榆钱,大逾茶鼎,苦战双龙事已非。

儿童语,怕蠮螉寇汝,牢守门扉。

(0)

沁园春·其四蝶

栩栩蘧蘧,为蝶为庄,翩然梦游。

把花斑写入,黄金扇面,彩丝缚上,碧玉搔头。

腻粉飘衣,丁香点眼,滕阁春风笔底收。

双飞处,羡韩凭夫妇,千载风流。天生一种轻柔。

在卅六宫中十二楼。

向红房栖息,休孤好夜,珍丛厮守,直到凉秋。

睡里多情,香中长寿,销尽红鹃绿凤愁。

修真地,纵太常官罢,犹有罗浮。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