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春梦如烟雾。试凭马、驮将去。
百折千回原熟路。元都观在,刘郎几度。
疑被桃花误。世人看取刘郎暮。刘郎唤醒世人悟。
翠袖翩翩当羯鼓。花枝映水,垂杨满渚。
画舫西湖住。
重重春梦如烟雾。试凭马、驮将去。
百折千回原熟路。元都观在,刘郎几度。
疑被桃花误。世人看取刘郎暮。刘郎唤醒世人悟。
翠袖翩翩当羯鼓。花枝映水,垂杨满渚。
画舫西湖住。
这首《青玉案·有感》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
“重重春梦如烟雾”,开篇即以“春梦”为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春日的梦境如同轻柔的烟雾,飘渺而不可捉摸,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喻。接下来,“试凭马、驮将去”一句,似乎是在说尝试着将这份梦境中的美好寄托于马匹之上,希望能够将其带往远方,或是寄托于某种载体之中,使之得以保存或传递。
“百折千回原熟路。元都观在,刘郎几度。疑被桃花误。”这里运用了典故,提到“刘郎”,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一诗,其中“桃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爱情。此句表达的是在经历无数曲折之后,原本熟悉的道路依然存在,而“刘郎几度”则暗含了多次追寻与回忆。最后的“疑被桃花误”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可能带来的误解或错失的思考。
“世人看取刘郎暮。刘郎唤醒世人悟。”这一部分是全词的转折点,从个人的情感体验转向对世人的启示。刘郎在暮色中醒来,仿佛是在提醒世人,要从过去的梦境中觉醒,认识到生活的真谛。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的警醒,鼓励人们从虚幻中走出,面对现实,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翠袖翩翩当羯鼓。花枝映水,垂杨满渚。画舫西湖住。”最后四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翠绿的衣袖随着节奏翩翩起舞,映照在水面的花枝与岸边的垂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画舫停泊在西湖之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生活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青玉案·有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爱情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与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交融。
子猷风味最诸王,墨妙文工眼如电。
惯吟疏雨滴梧桐,解道澄江净如练。
去年落笔中书堂,姓名高彻蓬莱殿。
至尊动色催除目,俾向兰台参俊彦。
要成远业待时须,故遣读书破万卷。
夫何归思动岷峨,自请题舆近乡县。
学省诸公怅别离,击鲜载酒开芳燕。
欲浇胸次数日恶,剩作林亭百壶饯。
落花送酒舞缤纷,乱絮催诗飞眩转。
临歧那用赋销魂,但要修门重会面。
渐老良多感,悲秋强自宽。
鬓惊潘掾白,衣怯范生寒。
径合荒苔碧,窗明落叶丹。
浇愁须暂醉,忍放酒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