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年时、燕台诗俊,擘笺共话联夕。
印梅窗户玲珑甚,吹满衣棱风雪。
乡思切,指雁底、疏云澹胜江波色。柳梢楼末。
只灯火天涯,小欢深醉,同听玉关笛。
归来好,几度仓山烟月。茶人滋味清绝。
旧家乔木留云住,苍翠画图如积。
欹藓石,认秋老、寒萤小卧枯荷侧。酒深惜别。
怕后夜星辰,短篷双桨,轻似渡江叶。
记年时、燕台诗俊,擘笺共话联夕。
印梅窗户玲珑甚,吹满衣棱风雪。
乡思切,指雁底、疏云澹胜江波色。柳梢楼末。
只灯火天涯,小欢深醉,同听玉关笛。
归来好,几度仓山烟月。茶人滋味清绝。
旧家乔木留云住,苍翠画图如积。
欹藓石,认秋老、寒萤小卧枯荷侧。酒深惜别。
怕后夜星辰,短篷双桨,轻似渡江叶。
这首《摸鱼儿》词,由清代词人杨夔生所作,描绘了一幅离愁别绪的画面,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词中开篇即以“记年时”三字引出回忆,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往昔时光。接着,“燕台诗俊”四字点明地点与人物身份,暗示着词人与一群才华横溢的文士在燕台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诗歌艺术,共享夜晚的时光。这一场景充满了文雅与浪漫的气息。
“擘笺共话联夕”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众人挥毫泼墨、畅谈诗文的情景,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的热爱。“印梅窗户玲珑甚,吹满衣棱风雪”,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窗外梅花绽放的美景以及风雪交加的寒冷环境,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凄凉的氛围。
“乡思切,指雁底、疏云澹胜江波色”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他望着天空中的雁群和淡薄的云彩,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江水,情感真挚而深切。
接下来,“柳梢楼末。只灯火天涯,小欢深醉,同听玉关笛”几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灯火阑珊处,天涯孤旅,与友人共饮美酒,虽有短暂的欢愉,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心中却充满了忧伤。玉关笛声,更添了几分离愁别绪。
“归来好,几度仓山烟月。茶人滋味清绝”几句,转而描述了归途中的景色与心境。仓山烟月,茶香四溢,虽然环境清幽,但词人的心境却因离别而变得复杂。这里的“滋味清绝”不仅指茶的味道,也暗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味与珍惜。
最后,“旧家乔木留云住,苍翠画图如积。欹藓石,认秋老、寒萤小卧枯荷侧。酒深惜别。怕后夜星辰,短篷双桨,轻似渡江叶。”这几句描绘了归家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乔木、苍翠、寒萤、枯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深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之痛与重逢之望交织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情感真挚动人。
古人在畎亩,尚不忘乎君。
为官不尽职,何以为人臣。
吾观四海内,茫然浩无垠。
兵甲尚未息,伤哉此良民。
省台与州县,冠盖多如云。
真知小民苦,落落今几人。
先生业儒术,其才尤出群。
皇朝有此老,合置要路津。
白发已满鬓,青衫不挂身。
郁郁淹下僚,壮志何由伸。
天寒途路长,北风扬沙尘。
勖哉加餐饭,此外安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