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
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
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廓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
春夏刈麻麦,秋冬穫稻粳。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
岂肯拾此去,垂涎公与卿。
不遇汤先主,伊葛亦何成。
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
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
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攲倾。
调鼎与荷锄,心手自权衡。
我有一饱资,去就万事轻。
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
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
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廓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
春夏刈麻麦,秋冬穫稻粳。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
岂肯拾此去,垂涎公与卿。
不遇汤先主,伊葛亦何成。
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
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
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攲倾。
调鼎与荷锄,心手自权衡。
我有一饱资,去就万事轻。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题苗经历耕野》。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生涯的不满。
"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士族为了功名而奔波于仕途生活的失望和批判,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渴望。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这里提到的“苏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人物,而“六印”则代表着高官厚禄,但诗人并不以此为荣,而且认为自己拥有几亩田地才是最重要的事。
接下来的“廓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春夏刈麻麦,秋冬穫稻粳。” 描述了诗人对于农事的熟悉和热爱,以及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珍视。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岂肯拾此去,垂涎公与卿。" 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不愿意为了功名而放弃这种平淡的田园生活。
最后几句“不遇汤先主,伊葛亦何成。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攲倾。” 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的伟大领袖的怀念,以及对那种稳重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田园诗特有的淡雅和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归从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公堤不改昨,姥岭行开新。
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