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半金峨万丈山,依然铜柱砥人间。
如何李牧频移垒,竟使芝龙再入关。
誓死久抛靴内刃,封侯徒愧镜中颜。
闻渠近习黔驴术,偷服青衣厕卒班。
天半金峨万丈山,依然铜柱砥人间。
如何李牧频移垒,竟使芝龙再入关。
誓死久抛靴内刃,封侯徒愧镜中颜。
闻渠近习黔驴术,偷服青衣厕卒班。
这首诗以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复杂情感。开篇“天半金峨万丈山,依然铜柱砥人间”,以雄伟的山岳和稳固的铜柱象征历史的厚重与不变,引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接着,“如何李牧频移垒,竟使芝龙再入关”,通过对比李牧的军事策略与敌人的再次入侵,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循环往复的无奈。李牧的频繁调动与芝龙的再度入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中英雄的努力与失败,以及敌人的反复无常。
“誓死久抛靴内刃,封侯徒愧镜中颜”,这两句表达了对忠诚与功名的反思。诗人以“誓死”表达对理想的坚持,但“久抛靴内刃”又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封侯徒愧镜中颜”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反思,将功名利禄与个人形象相对照,表达了对功名虚幻的质疑。
最后,“闻渠近习黔驴术,偷服青衣厕卒班”,诗人通过讽刺的方式,批评了某些人为了追求权势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将他们比作黔驴,暗指其愚蠢且不道德的手段,同时“偷服青衣厕卒班”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人试图通过卑劣手段挤进权力阶层的丑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功名、权谋等主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历史循环与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