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会光华旦,传家各有人。
荣名今已矣,陈迹重悲辛。
曷报生刍礼,难留玉树春。
隼旟空望断,清泪落衣巾。
际会光华旦,传家各有人。
荣名今已矣,陈迹重悲辛。
曷报生刍礼,难留玉树春。
隼旟空望断,清泪落衣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为悼念曾公衮宝文所作的挽诗。通过“际会光华旦”开篇,诗人描绘了曾公衮在世时的辉煌与荣耀,暗示其人生如日中天,光彩照人。接着,“传家各有人”一句,表达了曾公衮家族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的美好愿景。
然而,接下来的“荣名今已矣,陈迹重悲辛”两句,情感陡转,诗人哀叹曾公衮的荣名已逝,往昔的辉煌成为今日的悲伤与辛酸。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曷报生刍礼,难留玉树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生刍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丧葬礼仪,用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然而,在诗人看来,即便有再多的哀思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无法留住曾公衮如玉树般的生命之春。这两句诗充满了对逝者无尽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隼旟空望断,清泪落衣巾”以形象的画面收尾。隼旟,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仪仗之一,这里象征着逝者的地位和身份。诗人遥望隼旟,却只能看到一片空旷,泪水无声地滑落衣襟,这一幕既凄凉又深情,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逝者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辉煌与身后哀伤的对比,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碧海成桑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
自是三山颜色好,更著雨婚烟嫁。
料未必、龙眠能画。
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
须进酒,为陶写。回头鸥鹭瓢泉社。
莫吟诗、莫抛尊酒,是吾盟也。
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
但记得、灞陵呵夜。
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
蝉噪也,绿阴夏。
龛灯明灭欲三更,攲枕无人梦自惊。
深谷留风终夜响,乱山衔月半床明。
故人渐远无消息,古寺空来看姓名。
欲向磻溪问姜叟,仆夫屡报斗杓倾。
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
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
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
松柏渐成趣,红紫勿齐开。
花神靳惜芳事,日日待公来。
遥想金葵侧处,素月华灯相照,妆影满歌台。
馀韵写宫徵,飞落远山隈。逃禅客,尊中尽,厌长斋。
且愁风絮,断送春色揽离怀。
命驾何妨千里,只恐行云碍辙,直磴插崔嵬。
手拍阳春唱,隔岸借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