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尽珠帘,楚天迥、阑干几曲。
最好是、瑶台归路,月翻银屋。
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
看橘林、霜浅未全黄,犹悬绿。悠然意,渊明菊。
真如指,国师竹。者是非识破,都无荣辱。
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
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
卷尽珠帘,楚天迥、阑干几曲。
最好是、瑶台归路,月翻银屋。
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
看橘林、霜浅未全黄,犹悬绿。悠然意,渊明菊。
真如指,国师竹。者是非识破,都无荣辱。
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
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
这首《满江红·其二》是宋代词人葛郯的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开篇“卷尽珠帘,楚天迥、阑干几曲”,通过描绘主人公卷起珠帘远望楚天,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孤独的心境。接下来,“瑶台归路,月翻银屋”运用神话意象,暗示词人向往仙界的归途,月光洒落如银,营造出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深院数枰风入座,高楼一喷云横玉”描绘了庭院内的清风与棋局,以及高楼上云雾缭绕的景象,显得宁静而富有诗意。随后,“看橘林、霜浅未全黄,犹悬绿”写出了橘林在初霜中的微妙变化,透出时光流转和自然之美。
词的下片转向内心世界,“悠然意,渊明菊。真如指,国师竹”借用陶渊明和国师的典故,表达词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是非识破,都无荣辱”更是揭示了词人看破世事后的淡泊态度。结尾“不管浮生如蝶梦,从教万事添蛇足”,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对人生虚幻的理解,以及对无为而治的向往。
最后,“坐西昆、一笑八千秋,蟠桃熟”以西王母的居所和蟠桃的神话元素收尾,寓意长生不老的愿望,展现出词人超脱尘世的旷达心境。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体现了葛郯词作的独特风格。
子美称漫郎,次山号漫叟。
两公皆伟人,斯名传不朽。
予本疏阔士,且与病为偶。
性惟率其真,名不居其右。
虽尝为文章,不习韩与柳。
诗韵尚未谐,况能辨好丑。
亦尝涉世故,世故良难剖。
轨事与抡材,舛错恒八九。
自信惟此心,得失两无有。
所幸遂归来,惟与鹿豕友。
耕也不知获,渔也不用笱。
富贵若浮云,诗书成敝帚。
于今年八十,万事空回首。
茫茫视天地,未知谁长久。
仍欲惜豹文,仍欲竞鸡口。
纵得千载名,何如一杯酒。
岁月自盈虚,吾生无誉咎。
从此称漫翁,可并古人否。
去乡十五载,今方返敝庐。
日暮望城郭,惨淡心何如。
存没悲亲友,萧条叹里闾。
旧日同游人,携觞数过予。
既慰干戈苦,再惊鬓发疏。
流年何超忽,世事笑空虚。
余岂真隐者,迂拙宜郊居。
是时春聿暮,柳色拂长渠。
自顾疾病身,犹能荷犁锄。
昼耘桑麻田,夜读蒙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