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剑戟。
腥闻数十里,馀臭久乃息。
始知百川归,固有含容德。
潜奇与秘宝,万状不一识。
嗟彼达头微,谁传到京国。
乾枯少滋味,治洗费炮炙。
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一旦辱君诗,虚名从此得。
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虫虾浅水间,蠃蚬如山积。
毛鱼与鹿角,一龠数千百。
收藏各有时,嗜好无南北。
其微既若斯,其大有莫测。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
俄而没不见,始悟出背脊。
有时随潮来,暴死疑遭谪。
海人相呼集,刀锯争剖析。
骨节骇专车,须芒侔剑戟。
腥闻数十里,馀臭久乃息。
始知百川归,固有含容德。
潜奇与秘宝,万状不一识。
嗟彼达头微,谁传到京国。
乾枯少滋味,治洗费炮炙。
聊兹知异物,岂足荐佳客。
一旦辱君诗,虚名从此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通过对海洋生物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的深邃与神秘。诗人以海中的各类生物为载体,如虫虾、蠃蚬、毛鱼、鹿角等,形象地展示了海洋生物的丰富多样和变化莫测。他通过海潮的涨落和人们对达头鱼的捕捞、加工,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同时也寓言了大海的包容与深远。
诗中提到的“达头鱼”可能是一种稀有或奇特的鱼类,其价值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熟知,需要经过繁琐的处理才能享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界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知识的珍贵和传播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示自己的名声因朋友的诗歌而得以提升,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哲理,体现了欧阳修散文诗的特点,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
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壁昼然灯。
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岩悬拄杖藤。
昔日舍身缘救鸽,今时出见有飞鹰。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
如今何时节,虫虺亦已蛰。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
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
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勇士,诚欲戈矛戢。
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
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剑门倚青汉,君昔未曾过。
日暮行人少,山深异鸟多。
猿啼和峡雨,栈尽到江波。
一路白云里,飞泉洒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