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
云龙出水风声急,海鹤鸣皋日色清。
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涧拂衣轻。
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
云龙出水风声急,海鹤鸣皋日色清。
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涧拂衣轻。
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此诗描绘了作者对过去游历天台山的回忆,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名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经历的怀念之情。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昨日的游历如同耳边回响的仙乐,给人以神秘而又美好的感觉。这里的“赤城”可能指的是天台山上的一个景点,而“几朝”则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记忆的深刻。
“云龙出水风声急,海鹤鸣皋日色清。”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象。云似龙形从水中升起,伴随着急促的风声,而海边的鹤在晴朗的日光下鸣叫,整个画面显得十分宏大和清新。
“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涧拂衣轻。”这里作者形容了攀爬天台山的艰难与美好。巨大的岩石如剑直刺云霄,而行走其间既需勇气又需技巧;而在溪流边,桂花的清香似乎能拂去衣衫上的尘埃,让人感到一丝轻松和愉悦。
“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尾句则表达了对现实与过去美好记忆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某位朋友(刘阮)目前所在之地的好奇和不解。这里的“人间梦”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而“茫茫”则传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思念与探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道法之玄以及朋友之情的深厚情感。
楝花风暖黄鹂语,万花错落飞红雨。
接䍦倒着意迷离,快摇艇子穿芳树。
湖边十里水潆浻,淡荡空明天倒开。
四围绿净不容睡,一望波纹孰剪裁。
湍流迥合向山抱,青鬟掩映烟光绕。
停桡竟日尚淹留,便思卜筑长凭眺。
双松代以三,顷来已一枯。
虽非元明旧,挺立仍不孤。
我昔见松始,中兴正多娱。
刹那五星终,寺燬祠亦芜。
朝市不自保,况此曲瘁株。
澹庵欲留真,岁寒趣为图。
缅怀乾隆世,七庙雨露濡。
孑遗幸相守,冰雪何岁无。
还复成双松,后先焉可诬?
勿袭广雅误,谓与渔洋符。
丁髯熟旧闻,考證能辞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