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吴思道横翠堂》
《寄题吴思道横翠堂》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红尘扰扰功名地,不碍诗人得趣幽。

何必千岩连万壑,能令六月似三秋。

茶瓯变乳随汤泛,香篆萦云尽日浮。

时觉东城添纸价,应知得句胜封侯。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寄题吴思道横翠堂》。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红尘功名之外寻得心灵宁静的追求。

首联“红尘扰扰功名地,不碍诗人得趣幽”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置身于世俗的喧嚣与功利之中,但并未因此而失去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诗人以“不碍”二字,表达了即使身处纷扰,也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与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颔联“何必千岩连万壑,能令六月似三秋”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他并不认为必须在崇山峻岭间才能找到美,即使是炎热的六月,也能感受到如同深秋般的凉爽与宁静。这种超越表象、深入内心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颈联“茶瓯变乳随汤泛,香篆萦云尽日浮”描绘了诗人品茗赏香的情景。茶汤在茶具中缓缓扩散,香气缭绕,仿佛与云雾相融,整个过程充满了诗意与禅意。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审美情趣。

尾联“时觉东城添纸价,应知得句胜封侯”则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与对功名的淡泊态度。他认为,有时在东城的纸价上涨时,能够写出好诗句,其价值远超世俗的封侯拜相。这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肯定,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彰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谢人惠紫竹杖

王猷珍重惠龙孙,策险扶危价莫论。

烂醉悬钱游酒域,狂吟步月打僧门。

虚心尚有凌云操,劲节元无染泪痕。

寄语香山居士道,朱藤从此未为尊。

(0)

此庵真赞

此据胡床捉尘拂老和尚,恶手段不可近傍。

曾将千五百斤铁枷,顿在山僧项上。

而今笔下见之,亦自心惊胆丧。

得人一尺,还人一丈。

愿以此百亿佛刹微尘数不可说劫,为之寿量。

于其中间荷负杨歧重担,倒跨三脚驴儿。

奔走四海之龙象。

(0)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四

百里寻山但宿春,欲留未得去还慵。

东风莫使归帆饱,放我中流认九峰。

(0)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三

山日辉辉云细细,石渠浅浅竹疏疏。

珍禽引客飞还住,灵草忽香寻却无。

(0)

跋白鹿寄庵续寒山诗卷后

寒山忍寒哦五字,不为世间瓜与瓠。

寄庵续之则有馀,法灯拟之不相似。

拾得日暮趁牛归,丰干天明骑虎去。

可怜辛苦油浇神,年年打供国清寺。

(0)

送化主·其二

吉山真心成抑逼,僧至参禅令乞食。

误他多少禅家流,入不得处争著力。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