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此庵真赞》
《此庵真赞》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赞

此据胡床捉尘拂老和尚,恶手段不可近傍。

曾将千五百斤铁枷,顿在山僧项上。

而今笔下见之,亦自心惊胆丧。

得人一尺,还人一丈。

愿以此百亿佛刹微尘数不可说劫,为之寿量。

于其中间荷负杨歧重担,倒跨三脚驴儿。

奔走四海之龙象。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慧空之手,名为《此庵真赞》。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位高僧的非凡气度与修行境界。

首句“此据胡床捉尘拂老和尚”,开篇即以“胡床”这一禅林中的器具,形象地展现了老和尚的坐姿,暗示其修为深厚,不拘小节。接着,“恶手段不可近傍”一句,既是对老和尚高深佛法的侧面描写,也暗含了对世间凡俗行为的不屑与超越。

“曾将千五百斤铁枷,顿在山僧项上”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描述,展现了老和尚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韧与无畏,铁枷象征着重重困难与束缚,而“顿在山僧项上”则表现出老和尚能够轻松化解这些挑战,体现了其深厚的内功与智慧。

“而今笔下见之,亦自心惊胆丧”则从旁观者的角度,表达了对老和尚超凡脱俗境界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不仅源于对其修行成就的赞叹,更在于对其精神力量的深刻感受。

“得人一尺,还人一丈”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老和尚慷慨大度、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佛法中“施与”的精神的体现。

最后,“愿以此百亿佛刹微尘数不可说劫,为之寿量”表达了对老和尚长久修行、功德无量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荷负杨歧重担,倒跨三脚驴儿。奔走四海之龙象”这一系列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老和尚在修行道路上的艰辛与执着,以及其影响深远,如同龙象般引领众生走向解脱的伟岸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和尚非凡修行经历和人格魅力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中对于智慧、慈悲、坚韧与超越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佛法精神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谢李文焕赠图书

图书重斯文,考法从异代。

大巧人竞为,古拙吾所爱。

人生如驹隙,俯仰增叹慨。

感君勒姓名,或可传千载。

(0)

暮归途中作

残阳在林梢,孤鸟度微影。

行人念归程,十里隔松岭。

萧萧风色寒,漠漠烟光暝。

稍喜近人家,溪桥接村径。

(0)

鹅溪钓叟为陈充宾赋

前林带溪水,湛湛寒潭深。

垂纶不设饵,鲂鱮自浮沉。

明月照孤艇,清风飘素襟。

物我俱两忘,悠然尘外心。

(0)

山家少憩

松下苍苔扫复生,笼中娇鸟寂无声。

东风几度传花信,偏遇春阴不遇晴。

(0)

桃花坞

蝶飞蜂绕野桃花,香散墙西卖酒家。

渔棹误随流水远,一庭红雨夕阳斜。

(0)

辛卯闻徐州警报

塞河诏下选丁男,明日彭城野战酣。

愁杀翰林欧学士,白头骑马望江南。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