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空如色未分明,脉脉冥冥类有情。
钻隙入来知态巧,步虚遥上极身轻。
稍经宿雨销沉尽,又倚西风澹荡行。
最是贵人车马路,一回过去一层生。
似空如色未分明,脉脉冥冥类有情。
钻隙入来知态巧,步虚遥上极身轻。
稍经宿雨销沉尽,又倚西风澹荡行。
最是贵人车马路,一回过去一层生。
这首诗《尘》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尘埃的特性与寓意。首句“似空如色未分明”以抽象的视角切入,将尘埃比作既非纯粹虚空也非具体颜色的存在,暗示其模糊不清的状态。接着,“脉脉冥冥类有情”一句,赋予尘埃以情感色彩,仿佛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秘密或情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钻隙入来知态巧,步虚遥上极身轻”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尘埃的灵动与巧妙,它们能够巧妙地穿过缝隙,轻盈地在空中飘浮,似乎在探索未知的世界。这里不仅描绘了尘埃的物理特性,也隐喻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稍经宿雨销沉尽,又倚西风澹荡行”则描绘了尘埃随时间与环境变化的状态,经过雨水的洗礼后逐渐消散,但又在西风的作用下重新活跃起来,展现出尘埃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以及生命与时间的循环往复。
最后,“最是贵人车马路,一回过去一层生”以尘埃在车马行过的路面上留下痕迹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尘埃虽微小却无处不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和状态存在于世间,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与不可忽视的共存。
整首诗通过对尘埃这一常见而又易被忽略的事物的细致描绘,寓言了人生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冰花炯炯。记那回占断,春风鳌顶。
独抱寒香,得意西湖酒初醒。
为问玉堂富贵,争得似、山中深靓。
向岁晚,竹翠松苍,闲伴一枝冷。南浦,水万顷。
想月湿断矶,云弄疏影。粉英落尽。
孤鹤长鸣夜方永。
将见青青似豆,又迤逦、传黄风景。
听报道、催去也,再调玉鼎。
南国收寒,东郊放暖,条风初回台榭。
小燕横钗,闹蛾低鬓,根底吴娃妖冶。
纤手传生菜,向人道、新春来也。
莫须沈醉樽前,这些风景无价。
长记年年此日,迎著个牛儿,彩鞭羞打。
飐飐金幡,星星华发,得似家山闲暇。
都把心期事,待问讯、柳边花下。
箫鼓声中,温存小楼深夜。
髯参军,髯参军,平昔相好书相闻。
妙兼八法嗤五云,一字仅课三年勤。
春回玉树生兰筋,骅骝气压千羸群。
庾家之鸡安足云,君子砚渔而笔耘,桓扇兮羊裙。
奈何不书蕊珠秘录之真文,宝厨钿轴缄灵芸。
阆居清绝无世纷,谁其观者紫阳君。
后日人间偶流落,犹得标题持键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