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骏骨。埋没金台尘土窟。侧耳铜丝。
疑是成连海上时。寻消问息。一旦相逢如故识。
文字因缘。犹赖登场傀儡牵。
江南骏骨。埋没金台尘土窟。侧耳铜丝。
疑是成连海上时。寻消问息。一旦相逢如故识。
文字因缘。犹赖登场傀儡牵。
这首《减字木兰花》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骏骨的隐喻场景,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江南骏骨”,开篇即以“骏骨”为题,暗喻人才或卓越之士,仿佛在说江南之地,隐藏着许多未被发现的杰出人物,他们如同埋没于金台尘土之中的骏马骨骼,等待着被发掘。这种隐喻不仅形象生动,也蕴含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埋没金台尘土窟”,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人才的不为人知和被忽视的状态,他们如同被尘土掩埋的金台,虽有光芒,却无人识得其价值。
“侧耳铜丝,疑是成连海上时”,这里运用了音乐家成连的故事,暗示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士,即便身处平凡,也能通过某种方式(如音乐)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让人联想到即使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也可能孕育着非凡的才能。
“寻消问息,一旦相逢如故识”,表达了对人才被发现的渴望和惊喜,仿佛在寻找失落的宝藏,一旦相遇,便能认出彼此间的默契与共鸣,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和理解的重要性。
“文字因缘,犹赖登场傀儡牵”,最后两句则将话题转向文学与艺术,指出文字和艺术作品是连接人与人、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就像舞台上牵动傀儡的线,虽然幕后操作,但能让观众感受到故事的生动与情感的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探讨了人才的发现、价值的认同以及艺术在沟通情感中的作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