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四》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四》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倚杖高临万玉峰,氤氲陆海散芙蓉。

寒声半落天中雨,暝色低催涧底钟。

金检谁探秦帝策,白云犹起汉时封。

君看十二侯王地,能出神宫第几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朱可大廷平一同登临泰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句“倚杖高临万玉峰”,以“倚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万座玉峰之巅的姿态,既表现了登山者的豪迈气概,也暗示了泰山的巍峨壮观。接着,“氤氲陆海散芙蓉”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间的云雾比作飘散的芙蓉,生动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烟波浩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

“寒声半落天中雨,暝色低催涧底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前句中的“寒声”指雨声,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后句则通过“暝色”(傍晚的昏暗)和“涧底钟”(山涧深处传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山间静谧、幽深的画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金检谁探秦帝策,白云犹起汉时封”两句,转而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泰山。这里借用“金检”(古代收藏重要文献的金册)和“秦帝策”(秦始皇的政令或策略),以及“白云”和“汉时封”(汉代的封禅仪式),表达了对泰山作为帝王祭拜圣地的历史地位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泰山在历史长河中的神圣性和不朽性。

最后,“君看十二侯王地,能出神宫第几重”两句,以问句的形式,引人思考。这里的“十二侯王地”可能是指泰山周边的古代封地,而“神宫”则象征着泰山的神圣地位。这两句不仅深化了对泰山历史文化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泰山独特魅力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泰山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美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径山玉芝庵主源上人持痴绝老人语录求作行状留连踰月谈论铿锵音吐鸿畅众中之龙象也临别书二绝赠行·其二

应密单传的的真,一番举起一番新。

老师末后殷勤语,直下承当正要人。

(0)

答何积中

先生古心寄玄漠,老松矫矫石凿凿。

已欣净社得胜友,更枉高轩出奇作。

山林轩冕无间然,造物从公意所便。

决科纵未吞馀子,著书亦足垂千年。

(0)

遣兴·其二

邂逅成功一世惊,不知元逐众人耕。

结茅容我庇风雨,识字教儿记姓名。

閒辄吟诗真苦相,醉能遣客即真情。

晚来溪月延微步,浴鹭浮鸥俱眼明。

(0)

游东山·其一

轩自岧峣称,栏因杳霭横。

客魂摇鸟影,醉耳入江声。

失喜过门屐,沾衿越席筝。

东山怀谢傅,忧乐总关情。

(0)

寄张珍甫殿院·其一

自是清华选,尝怀宿昔期。

高名推不去,异产买无赀。

一日风云遇,千年简牍随。

岷峨添岌嶪,袖里著安危。

(0)

挽秦国夫人·其六

久矣鸿飞渚,翩然雁字峰。

九重疏异渥,万里合幽封。

引柩乌衔壤,驯阡鹿护松。

他时人下马,有子是夔龙。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