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十二。刻遍小名红閒翠。寄语春知。
为惜年年长笋枝。细香妆面。临水隔花时一见。
却羡山花。得近钗鬟贴脸霞。
琅玕十二。刻遍小名红閒翠。寄语春知。
为惜年年长笋枝。细香妆面。临水隔花时一见。
却羡山花。得近钗鬟贴脸霞。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壁精舍与虎山桥之间的舟行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琅玕十二”,开篇即以琅玕(竹子)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十二根琅玕仿佛是岁月的见证,每一根都刻满了小名,红闲翠间,透露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寄语春知,为惜年年长笋枝。”春意盎然,诗人借春之灵性,表达对竹子年复一年生长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细香妆面,临水隔花时一见。”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水上,偶尔透过花丛,见到竹林的细香之景,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温柔抚慰,让人心生欢喜。这里的“细香”不仅指竹叶的清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却羡山花,得近钗鬟贴脸霞。”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山花,诗人羡慕山花能够接近女子的发饰,如同贴在脸上的云霞,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隐含了对女性美的赞美。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
草色犹自腓,林中都未有。
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
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泽兰被荒径,孤芳岂自通。
幸逢瑶池旷,得与金芝丛。
朝承紫台露,夕润绿池风。
既美修嫭女,复悦繁华童。
夙昔玉霜满,旦暮翠条空。
叶飘储胥右,芳歇露寒东。纪化尚盈昃,俗志信?隆。
财殚交易绝,华落爱难终。
所惜改欢眄,岂恨逐征蓬。
愿回昭阳景,持照长门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