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台高住似神仙,恰好堂成及已年。
歌哭于斯人忽耳,死生无度事茫然。
青山底处寻遗史,白雪从今付绝弦。
此夜独登惟见月,清光依旧石阑前。
筑台高住似神仙,恰好堂成及已年。
歌哭于斯人忽耳,死生无度事茫然。
青山底处寻遗史,白雪从今付绝弦。
此夜独登惟见月,清光依旧石阑前。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登小雅堂哭史明古》表达了对故友史明古的深深哀悼之情。首句“筑台高住似神仙”描绘了史明古生前居住的环境,暗示其人品高尚,生活超凡。然而,“恰好堂成及已年”则揭示了命运的无常,暗示史明古去世时正是新堂落成之时,更显凄凉。
“歌哭于斯人忽耳”表达出诗人对于突然失去朋友的悲痛,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死生无度事茫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接下来,“青山底处寻遗史”寄托了对逝者遗志的追忆,而“白雪从今付绝弦”则寓言史明古的才华将不再被传扬,令人惋惜。
最后两句“此夜独登惟见月,清光依旧石阑前”,诗人独自登上小雅堂,只有月光陪伴,清冷的月光洒在石阑前,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思,也暗示了对友人的永恒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沈周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记天街一条软绣,马蹄催送归意。
杏花开满旗亭路,又早芦花风起。
人去矣,看一棹秋江,万里还千里。宦游谁比。
有处处青山,题诗选胜,莫厌折腰米。
天涯好,最好武夷仙地。
榕城万绿如水,放衙听鼓何曾惯,且学黄绸拥被。
成卧理,料养鹤调琴,都在红蕉底。
讼庭无事,但竹马骑来,儿童笑说,领略荔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