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小雅堂哭史明古》
《登小雅堂哭史明古》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筑台高住似神仙,恰好堂成及已年。

歌哭于斯人忽耳,死生无度事茫然。

青山底处寻遗史,白雪从今付绝弦。

此夜独登惟见月,清光依旧石阑前。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登小雅堂哭史明古》表达了对故友史明古的深深哀悼之情。首句“筑台高住似神仙”描绘了史明古生前居住的环境,暗示其人品高尚,生活超凡。然而,“恰好堂成及已年”则揭示了命运的无常,暗示史明古去世时正是新堂落成之时,更显凄凉。

“歌哭于斯人忽耳”表达出诗人对于突然失去朋友的悲痛,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死生无度事茫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接下来,“青山底处寻遗史”寄托了对逝者遗志的追忆,而“白雪从今付绝弦”则寓言史明古的才华将不再被传扬,令人惋惜。

最后两句“此夜独登惟见月,清光依旧石阑前”,诗人独自登上小雅堂,只有月光陪伴,清冷的月光洒在石阑前,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思,也暗示了对友人的永恒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沈周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无题四首·其三

咫尺香闺步懒移,搔头谁理玉蟠螭?

不听小管吹银字,只数回文织锦诗。

得伴有时惟斗草,遣怀无日不弹棋。

鸣鸠乳燕青春晚,谢却繁花几万枝?

(0)

山中夏日

祸福无门祗自寻,始知明哲愿山林。

谁能白首儒衣敝,吟对黄鹂夏木深。

赖有故书堪寓目,已无官事可婴心。

凉风满扇清樽在,只此人生直万金。

(0)

武夷山

南郡名山说武夷,幔亭尚想是秦时。

空中箫管何曾绝,洞里曾孙自不知。

石室尚遗仙蜕骨,棹歌犹唱宋人辞。

山前毛竹如龙箨,笑与壶公作杖骑。

(0)

古别离

阳关古别离,对面折杨柳。

旋踵委道傍,焉得长在手?

丈夫四方志,竭力车马走。

慷慨平生怀,不在然诺后。

倾资铸宝剑,性命同所有。

去去勿复陈,黄金印如斗。

(0)

摸鱼儿.送宋月樵同年之官闽中

记天街一条软绣,马蹄催送归意。

杏花开满旗亭路,又早芦花风起。

人去矣,看一棹秋江,万里还千里。宦游谁比。

有处处青山,题诗选胜,莫厌折腰米。

天涯好,最好武夷仙地。

榕城万绿如水,放衙听鼓何曾惯,且学黄绸拥被。

成卧理,料养鹤调琴,都在红蕉底。

讼庭无事,但竹马骑来,儿童笑说,领略荔枝味。

(0)

忆萝月.自锄明月种梅花图

梨云冻碎,斸得冰痕脆。香影满庭天似水。

此刻嫦娥也睡。一锄鸦嘴轻持,补来篱落横枝。

若问种花年月,除非仙鹤能知。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