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清涧滨,览物怀悽恻。
兰生何芬芳,草掩无颜色。
漆割乃自为,木伐先其直。
林深不可留,哲人慎日昃。
独行清涧滨,览物怀悽恻。
兰生何芬芳,草掩无颜色。
漆割乃自为,木伐先其直。
林深不可留,哲人慎日昃。
这首诗名为《幽怀(其二)》,是明代诗人袁达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独自漫步于清涧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独行清涧滨”,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清澈的溪流旁行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接着,“览物怀悽恻”一句,点明了诗人面对周围景物时内心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蕴含着一丝哀愁和感慨。
“兰生何芬芳,草掩无颜色。”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兰花的芳香与周围草木的黯淡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高尚品质与平凡事物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漆割乃自为,木伐先其直。”这两句借用了漆树和木材的例子,强调了自我塑造和选择的重要性。漆树需要经过切割才能展现出其价值,木材则需先因其直而被选中。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过程的比喻,也是对人生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深刻思考。
最后,“林深不可留,哲人慎日昃。”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警醒以及对智慧人士如何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和谨慎的思考。林深之处不易久留,对于哲人而言,应当时刻警惕,避免陷入迷雾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我成长和智慧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