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灯火卧松庐,肯羡题桥驷马车。
掌上风云三尺剑,胸中星斗万言书。
江亭晚酌曾同醉,帝苑春游未可虚。
早入承明须献赋,汉廷争见马相如。
十年灯火卧松庐,肯羡题桥驷马车。
掌上风云三尺剑,胸中星斗万言书。
江亭晚酌曾同醉,帝苑春游未可虚。
早入承明须献赋,汉廷争见马相如。
这首诗以“十年灯火卧松庐”开篇,描绘了诗人十年寒窗苦读的生活状态,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却心怀壮志,不羡慕世俗的荣华富贵。“肯羡题桥驷马车”,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掌上风云三尺剑,胸中星斗万言书”,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诗人的才情横溢,无论是对时局的洞察,还是学识的渊博,都如同掌中掌握风云变幻,心中藏有星辰大海,万卷书籍。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也暗示了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与思考。
“江亭晚酌曾同醉,帝苑春游未可虚”,这两句通过回忆与朋友共饮江亭、春日游帝苑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官场,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早入承明须献赋,汉廷争见马相如”,诗人以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自比,表达了自己渴望进入朝廷施展才华,为国效力的愿望。这里的“献赋”既指撰写文章,也是对古代文人入仕途径的一种比喻,体现了诗人既有才华又有抱负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高远的理想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红药阶翻。正衔泥燕老,照水鹃残。
晓烟新候火,夜月旧家山。重门天许闭春寒。
问谁雨、消茶余酒阑。平生感,渐揽镜、鬓霜愁看。
花满。归缓缓。多事海风,吹梦天涯远。
故国乌衣,帝乡玄圃,沾泪征衫休浣。
心共罗浮蝶悠飏,望京应费登楼眼。
琵琶声,座中人、一饷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