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堂尘土不秋毫,五尺新苕喜自劳。
绿野日中僧笠小,青天云静鸽铃高。
偶成佳句狂几杜,自漉新䤇略似陶。
举土作山才一丈,对风仄枕听松涛。
门堂尘土不秋毫,五尺新苕喜自劳。
绿野日中僧笠小,青天云静鸽铃高。
偶成佳句狂几杜,自漉新䤇略似陶。
举土作山才一丈,对风仄枕听松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琦(君玉)的《自遣》。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自然中的悠闲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首联“门堂尘土不秋毫,五尺新苕喜自劳”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宁静,门前的尘土并未沾染到一丝一毫的杂乱,五尺高的新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让诗人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我满足。
颔联“绿野日中僧笠小,青天云静鸽铃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绿野之上,太阳正中,小和尚戴着斗笠,悠然自得;蓝天白云之下,鸽子的铃铛声在空中回荡,显得格外宁静高远。
颈联“偶成佳句狂几杜,自漉新釂略似陶”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灵感与乐趣。偶尔灵光一闪,便能写出佳句,仿佛杜甫一般才华横溢;自己酿造的新酒,也如同陶渊明般淡泊而醇厚。
尾联“举土作山才一丈,对风仄枕听松涛”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以泥土堆起一座小山,仅有一丈之高,面对着轻风,侧卧枕上,倾听松涛之声,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闲适中找到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