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廊苔气夜能清,罢酒无眠对竹檠。
天发灵声抒酝酿,人从静地摄和平。
隔江昨已千山绿,广陌明看万犊耕。
邻叟要占新玉历,披衣乞火叩柴荆。
水廊苔气夜能清,罢酒无眠对竹檠。
天发灵声抒酝酿,人从静地摄和平。
隔江昨已千山绿,广陌明看万犊耕。
邻叟要占新玉历,披衣乞火叩柴荆。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水边的宁静与清幽,诗人通过“水廊苔气夜能清”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夜晚场景。接着,“罢酒无眠对竹檠”则展现了诗人独自面对竹灯,思绪万千的情景。诗人借由“天发灵声抒酝酿,人从静地摄和平”,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内心的平静,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映照。
“隔江昨已千山绿,广陌明看万犊耕”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江对岸的生机勃勃与广阔的田野上耕作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最后,“邻叟要占新玉历,披衣乞火叩柴荆”则以邻人求取新历的细节,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日常和自然节律的关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生活日常的体悟,充满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