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前垒石台,台有八卦象。
山中点易时,如坐兹台上。
斋前垒石台,台有八卦象。
山中点易时,如坐兹台上。
邵宝所作《冉泾书院十二咏(其六)八角台》一诗,描绘了一处斋前的石台,台面仿照八卦之象,置于山中,仿佛是易学大师坐镇之地。此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哲思与静谧氛围的空间。
“斋前垒石台,台有八卦象。” 开篇即点明地点与特色,石台不仅作为斋前的装饰,更蕴含着深邃的易学文化,象征着智慧与学问的汇聚。
“山中点易时,如坐兹台上。” 这一句将读者的想象引向山林深处,仿佛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易学的精髓在此刻得以显现,而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台之上,亲身体验着易学的奥秘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八角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易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富含哲理的意境。邵宝以其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生平途较阮公穷。何物抵愁浓。
香来略似垂丝柳,更拖烟、杏雨濛濛。
麾去不遥,唤来便至,防煞更无踪。
春冰化水已溶溶。幽郁好教通。
延欢送恨浑无计,若寒夕、遮断帘栊。
那似柳绵,一当春晚,吹尽任东风。
锦江绿。长想秦城在目。
瞿塘上、春水舣船,十二遥峰翠如簇。羁怀未易触。
斜日平原散牧。
潘郎爱,年少宦游,遮莫吴霜鬓边扑。名家旧韦曲。
记雨卧丛花,春覆慈竹。东来重问乌衣屋。
愁濯锦人远,剪灯窗静,归心偏是梦里速。
更题柱曾卜。凄独。带移束。正驿路骝嘶,烟浦帆宿。
遨头风度犹能续。尽客馆歌舞,故人醽醁。
薛涛笺上,写恨处,字可掬。
百尺危楼,面阳峰、览尽楚天云物。
西望武昌东夏口,遥对黄州赤壁。
清簟疏帘,投壶散帙,炎夏生冰雪。
玉堂惟构,未许元龙称杰。
读书夜感青黎,画楝雕檐,星斗寒光发。
秋水长空涵雁影,时见断霞明灭。
学士当年,倚栏凝睇,把镜悲华发。
丹心岁晚,咫尺身依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