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斋手植柏,今复几尺长。
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
近闻南台松,新枝出馀僵。
年来此怀抱,岂复惊凡亡。
东斋手植柏,今复几尺长。
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
近闻南台松,新枝出馀僵。
年来此怀抱,岂复惊凡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斋亲手种植的柏树,经过一段时间已经长成了几尺高。"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理解,其中“桓司马”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他曾在家中种植大量的柏树和茅草,用以遮蔽自己的住宅,以此来逃避世俗的纷争。"近闻南台松,新枝出馀僵"则是诗人听说了南台上的松树生长得很好,新的枝条萌发而出,即便是在寒冷中也依然坚强地成长。
最后两句"年来此怀抱,岂复惊凡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他在这里反思自己的生命和时间的流逝,每当回想起这些景象,就更加感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再对世俗的得失感到震惊。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长变化的观察,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体现了他对于生命、时间和淡泊名利的深刻领悟。
物生天壤间,有形孰非寓。
心随万境转,飞走各依附。
峤南山河异,岁月亦屡度。
新亭枕江皋,杳渺可飞步。
风涛振几席,云月随杖屦。
吾生真寄耳,那复叹淹驻。
当年有离忧,政以南北故。
举足皆道场,意适随所遇。
往参少林禅,归指曹溪路。
去住吾何心,要以生死喻。
远迹混渔樵,忘机狎鸥鹭。
千载如知心,相对犹旦暮。
白头书生黑头翁,长安时花幽涧松。
远飞近啄虽异志,天命厚薄无雌雄。
钩深采博燥喉吻,守此一亩蓬蒿宫。
杜门不出交二仲,木阴涧曲遥相通。
紫囊贝叶资艺苑,款关一见踰三冬。
亭亭漫吏多所历,乾死书萤心似漆。
王门宾阁不留行,赭颜趼足搜泉石。
茅檐正欲结云根,竹叶榴花荐馀沥。
当从元亮赋言归,木茹麻衣永投笔。
向来霜秋句,俯仰岁一终。
人间有寒暑,方外无穷通。
青青千丈松,不改冰雪容。
坐阅蒲与柳,飘萧随雨风。
寒松老益高,蒲柳老益衰。
流萍况无蒂,复与飞蓬期。
却扫计不早,出门欲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