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而又有些凄凉的秋日景象。开篇"孤城永巷时相见",设定了一个空旷静寂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在一座孤立的古城中偶遇,时间已经是黄昏时分,给人以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衰柳闲门日半斜",这里的“衰柳”指的是秋天枯萎的垂柳,与“闲门”相映,显得更加寂静。太阳已经西斜,只剩下了一半的光芒,照在那闲置不用的门上,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欲送近臣朝魏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近臣"可能指的是即将离去的朋友,而"朝魏阙"则是古代都城长安的东门,意味着朋友要远行到很远的地方去。诗人想要送别,但又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最后一句"犹怜残菊在陶家",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凋零之物的怜悯之情。陶家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是一个隐喻,代表着往昔的生活和记忆。而“残菊”则象征着秋天的寂寞与生命力的衰退。诗人对这些即将消逝的事物感到不舍,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是常见的,他们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传递了一种对友人的惜别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
无似老且病,惟恐归田迟。
一旦得引年,九天还听卑。
尚沾二品禄,俾尽百年期。
恩深沦骨髓,感极横涕洟。
始营菟裘地,来向濉水湄。
城隅最穷僻,匠者宁求奇。
卜筑悉由己,轩牖亦随宜。
外以蔽风雨,内以安妻儿。
燕雀莫群噪,鹪鹩才一枝。
因念古圣贤,名为千古垂。
何尝广居室,俭为后人师。
亚圣乐箪食,寝丘无立锥。
文终防势夺,去病耻家为。
文园四壁立,郑公小殿移。
伊余具员者,适会承平时。
无术毗万务,无才抚四夷。
为郡亦龊龊,劳心徒孜孜。
保身已天幸,拊己宜自知。
开卷颜间厚,复惧来者嗤。
勖哉知止足,清白犹可追。
倦游愈觉世途艰,远矣淳风未易还。
车去出门多异辙,尘来眯目失前山。
差殊只在毫釐际,迷复都来反覆间。
珍重先生相指似,忙中自有本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