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痴后生,作事不真实。
未读十卷书,强把雌黄笔。
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脱体似蟫虫,咬破他书帙。
三五痴后生,作事不真实。
未读十卷书,强把雌黄笔。
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脱体似蟫虫,咬破他书帙。
这段文字出自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首句“三五痴后生,作事不真实”指出了年轻一辈在做事情上缺乏诚信和认真态度,他们行为浮夸,不求甚解。接着,“未读十卷书,强把雌黄笔”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没有多少学问却自命不凡、急于标新立异之人的讽刺。这类人往往是浅薄无知,却喜欢用华丽的辞藻装点自己。
“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那些伪装成儒雅之士,实则心怀不轨之人的鄙视。他们虽然外表文雅,其行为却与盗贼无异。此处“儒行篇”指的是儒家经典或是以此为名的文章,而“贼盗律”则形容这些人实际上的不法行为。
最后,“脱体似蟫虫,咬破他书帙”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诗人对待这类伪君子的态度。蟫虫是一种能咬穿坚硬物质的小昆虫,这里用它来形容诗人对于那些虚伪之人的无情批判和深刻揭露,他们的行为如同蟫虫一般,能够咬破那华丽但空洞的外表,直达问题的本质。
总体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真实与虚伪、学问与浅薄之间冲突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于社会不正之风的批判态度。
银河倒挂青山顶,苍虬偃卧芙蓉冷。
烟峦深处起楼台,双双人在蓬莱境。
我观斯人非避秦,韬辉伏耀全天真。
盍簪爱话无生事,恐教名利萦兹身。
霜叶林边秋色映,桂花香里行厨净。
弹琴惟取古为音,漉酒还将清比圣。
逍遥此乐人间稀,洁已由来世所讥。
只今四海皆乐土,不羡羊裘钓石矶。
老龙夜泛东溟侧,汹涌西来成屴崱。
层峦叠嶂护苍烟,浩荡江湖凝黛色。
垂流飞瀑交琤琮,山光水影含姿容。
渔艇纵横远复近,飞鸟灭没江天空。
方恨无缘结鸥鹭,画中忽阅沧洲趣。
颇觉良工独苦心,天机盘礴精毫素。
忆自混沌初开时,乾清坤浊分两仪。
其中消息杳难见,至今渣滓称神奇。
画工那知此,吾儒应自识。
滚滚浮云变古今,濛濛碧雾生朝夕。
尝闻人世有天台,又闻仙境有蓬莱。
赤城霞岭空崔嵬,卖药老生安在哉。
百年踪迹婴尘埃,轩车却畏清猿猜。
青山绿水应无媒,日暮怅望云裴回。
安得长风九万里,明月五湖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