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风静嘘纳,乘秋结高踪。
出门仰飞瀑,下折萦东峰。
樵路栈苍壁,曲窣深云松。
选胜不越此,方闻补霜钟。
沉吟止溪潦,欲涉无由从。
宝峰隔西涧,天半窥蒙茸。
潭水碧崖下,洁冽涵霜冬。
晴晦时不测,或已蟠蛟龙。
曲涧与怪穴,名瓮何重重。
溪雷恣凭怒,仰喷冰芙蓉。
何须慕华顶,已足涤烦胸。
谷风静嘘纳,乘秋结高踪。
出门仰飞瀑,下折萦东峰。
樵路栈苍壁,曲窣深云松。
选胜不越此,方闻补霜钟。
沉吟止溪潦,欲涉无由从。
宝峰隔西涧,天半窥蒙茸。
潭水碧崖下,洁冽涵霜冬。
晴晦时不测,或已蟠蛟龙。
曲涧与怪穴,名瓮何重重。
溪雷恣凭怒,仰喷冰芙蓉。
何须慕华顶,已足涤烦胸。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林溪边移居后,与朋友们一同攀登瓶山的壮丽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宁静之美。
首先,诗人以“谷风静嘘纳,乘秋结高踪”开篇,描绘了山谷中静谧的秋风,以及人们在秋天里攀登高山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出门仰飞瀑,下折萦东峰”,诗人通过仰望瀑布,俯瞰群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宏伟。
“樵路栈苍壁,曲窣深云松”,描述了山间小径蜿蜒曲折,穿过苍壁,松树茂密,云雾缭绕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幽静。接下来,“选胜不越此,方闻补霜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景的喜爱,愿意在此地停留,仿佛能听到霜钟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沉吟止溪潦,欲涉无由从”,诗人面对溪流中的积水,想要涉水而过却无法实现,这种情境增加了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随后,“宝峰隔西涧,天半窥蒙茸”,描绘了远处宝峰隔着西涧,半隐于云雾之中,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潭水碧崖下,洁冽涵霜冬”,诗人赞美潭水清澈透明,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其纯净与凉爽。接下来,“晴晦时不测,或已蟠蛟龙”,暗示了天气变化莫测,潭水中可能隐藏着蛟龙,增添了神秘色彩。
“曲涧与怪穴,名瓮何重重”,描述了弯曲的山涧和奇异的洞穴,以及这些地方的名字众多,充满了未知与探索的乐趣。最后,“溪雷恣凭怒,仰喷冰芙蓉”,诗人通过想象溪流的怒吼声如同冰芙蓉的喷发,展现了自然力量的震撼与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江上雨成例,二月少晴时。
柳枝东面风紧,千缕总飘西。
不见梦中芳草,但见镜中新涨,寒重燕归迟。
淡墨写离怨,还带泪痕题。寂寥况,惟有我,素心知。
绿珠穿作,红豆相慰在天涯。
早是梅花开过,又是杏花消损,莫误海棠期。
待约看山去,依旧翠眉低。
叶成围,枝挂粉,春老尚妍丽。
遮盖迥廊,风漏暖香腻。
怪他燕梦醒来,蝶魂寻到,都傍著、画檐飞起。
暮烟细。人在璎珞中间,吟栏共谁倚。
架误秋千,红透绿阴里。
便教过了芳时,午帘消暑,还借得、一篷凉翠。
乌衣瘦损来时影,天涯艳游应遍。
玉树荒烟,金陵剩粉,惆怅舞裙歌扇。闲抛翠剪。
吊六代斜阳,故侯宫苑。
冷入江南,一襟疏雨暮愁远。
匆匆芳事易了,早梧桐坠叶,风露催晚。
草信霜前,杨花梦里,凉煞绮罗深院。红丝待饯。
算客久思归,幕巢栖倦。落尽香泥,月残帘未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