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行在日南迁,胡骑长驱百万鞭。
潮海有灵翻佑贼,江流非堑枉称天。
庙堂遗恨和戎策,宗社深恩养士年。
千古中华须雪耻,我皇亲为定幽燕。
宋家行在日南迁,胡骑长驱百万鞭。
潮海有灵翻佑贼,江流非堑枉称天。
庙堂遗恨和戎策,宗社深恩养士年。
千古中华须雪耻,我皇亲为定幽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厓山大忠祠诗四首》中的第四首,主题围绕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对厓山战役和文天祥等忠臣的纪念。诗中表达了对宋室南迁后遭受胡骑侵略的悲愤,以及对元军利用天险却背离天道的谴责。诗人感慨庙堂决策的失误,未能坚守和戎之策,导致国家沦丧,同时赞扬了文天祥等忠臣对国家的深厚忠诚和培养人才的举措。
诗中“宋家行在日南迁”描绘了朝廷南逃的景象,“胡骑长驱百万鞭”形象地展现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潮海有灵翻佑贼”讽刺了元军借助地理优势反助敌人,“江流非堑枉称天”则表达了对自然天象未能庇护南宋的无奈。
“庙堂遗恨和戎策”揭示了决策层的失策,“宗社深恩养士年”则是对忠臣们长期培养人才的肯定。最后,“千古中华须雪耻,我皇亲为定幽燕”表达了诗人对恢复国家荣誉的决心,以及期望君主能收复失地,洗雪前耻。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民族情感的诗,体现了作者对南宋末年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
芦沟之桥走百货,柴车阻塞断人过。
前车脱轭扶牛立,后车挨帮骑马坐。
须臾十车五车横,千车百车不肯行。
日中相望愁日暮,九衢遥瞩走峥嵘。
豪贵驰来鞭挞厉,回辕让路开复闭。
念子气骄衣裳单,天寒露宿真拙计。
都城百雉开九门,九门亦复如云屯。
侯家应有车千辆,牛马风尘日月昏。
忆昔子针来奔晋,华轩炙毂夹道进。
观者惊愕未敢言,雷轰电掣公卿震。
富贵事君莫等伦,不见诗咏车辚辚。
寄言行役冠裳客,好避驱车独力人。
秀才任天下,仁者体万物。
物逸而我劳,分内不遑惜。
昔日侍讲筵,天子重经术。
今日守封疆,帝心特简出。
江南风甚嚣,江南民甚绌。
维风道先倡,爱民蠹先黜。
吾性秉真刚,无欲谁能屈,但得百姓欢,安问权要怫。
余也愧衰残,十弊口难述。
临歧赠一言,怀抱慎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