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严夫子,易老养高致。
日阅裁数人,少取多论议。
初不要赢馀,未暮辄关肆。
人知取人廉,要之亦馀事。
假我龟策业,行我诲人意。
夫子不弃世,谁言两相弃。
西蜀严夫子,易老养高致。
日阅裁数人,少取多论议。
初不要赢馀,未暮辄关肆。
人知取人廉,要之亦馀事。
假我龟策业,行我诲人意。
夫子不弃世,谁言两相弃。
这首诗描绘了西蜀严夫子严君平的生活与为人,以及他与他人交往的智慧与态度。严君平作为一位学者,每日阅读并评判数人的作品,但他的取舍标准独特,偏好于廉正与价值,而非仅仅追求物质上的赢余。他能够在傍晚之前结束一天的工作,显示出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节奏的把控。
诗中提到,严君平在选择与人交往时,注重品质而非数量,这体现了他的高雅品味和深邃洞察力。他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帮助他人成长,这种行为并非出于功利考虑,而是出自内心的善意与责任。严君平并不因个人追求而与世界相弃,反而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传递着积极的价值观。
诗的最后两句“夫子不弃世,谁言两相弃”,表达了严君平虽为隐士,但其精神并未脱离尘世,反而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社会,与世界保持着和谐的关系。这不仅赞扬了严君平的高尚人格,也启示人们在追求个人修养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记玄都、看花君子,一生恨奈何许。
青云紫陌悠悠者,几个玉人成土。今在否。
但四海九州,屈指从头疏。吾年空负。
看射虎南山,遭逢醉尉,何须饮田父。
神清梦,也是堂堂欧府。此中无破头虑。
种槐不隔鞭蛆恶,更祝二郎儿做。苍苍古。
漫年又一年,老却南公楚。池塘春暮。
笑步步鸣蛙,看成两部,正似未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