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二十已馀年,薄命那知屡播迁。
曾向郡斋吟处眺,亦从邻客醉中眠。
书藏名岳翻婴网,赋就长门未卖钱。
裘马五陵同伴少,白头犹草子云玄。
承恩二十已馀年,薄命那知屡播迁。
曾向郡斋吟处眺,亦从邻客醉中眠。
书藏名岳翻婴网,赋就长门未卖钱。
裘马五陵同伴少,白头犹草子云玄。
这首诗《客京解嘲》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了诗人面对命运多舛、世态炎凉的复杂心境。
首联“承恩二十已馀年,薄命那知屡播迁”,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承恩”与“薄命”并置,揭示了诗人既享受过恩宠,又历经坎坷的命运。一个“已馀年”透露出岁月流逝的无奈,而“屡播迁”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频繁迁移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
颔联“曾向郡斋吟处眺,亦从邻客醉中眠”,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在郡斋中,诗人或许曾独自吟诵,眺望远方,寻求心灵的慰藉;而在醉酒的夜晚,他或许与邻人相伴,借酒消愁。这两句通过“眺”与“眠”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逃避。
颈联“书藏名岳翻婴网,赋就长门未卖钱”,则将笔触转向诗人的创作生涯。在“名岳”(著名的山岳)中藏书,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或赏识,如同被“婴网”(缠绕的网)所困;而即使写成的“赋”(一种文体),也未能在“长门”(汉武帝的宫殿之一,常指皇宫)中卖出高价,暗示了诗人的作品虽有才华,却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价值的实现。
尾联“裘马五陵同伴少,白头犹草子云玄”,最后以“裘马”(穿着裘皮衣、骑着高头大马,形容奢华的生活)为背景,点出诗人与“五陵”(长安城北的贵族墓地)中的同伴相比,显得形单影只,孤独落寞。尽管年华老去,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创作热情依旧如故,犹如西汉辞赋家扬雄(字子云)般,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不为世俗所动。
整体而言,《客京解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坚韧品格。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
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
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
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
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
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
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
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
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
旷然西南望,一极山水情。
周览同游处,逾恨阻音形。
壮图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